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9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系统科学   202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30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本文分析了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工作行程的最佳传力条件,给出了优化工作行程最小传动角γWmin的设计公式和图线。为曲柄摇杆机构传力性能的最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了具有急回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工作行程的最佳传力条件,同时给出了优化工作行程与空回行程最小传动角γwmin和γmin的参数、设计公式和图表。为曲柄滑块机构传力性能的最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利用伴随粒子飞行时间方法,测量了入射角为5°以下的快中子在7Li和6Li核上的弹性散射截面.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注量率衰减、多次散射和有限角分辨修正.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其数据可为核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核参数.  相似文献   
64.
对于纺织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局部悬链线纱路,本文探讨了确定这种局部形态悬链线的具体数学表达式、纱线张力、曲线科率以及偏离直线最大偏距的计算方法,绘制了一系列曲线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由于采用无量纲参变数表达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按照这些曲线图或算式,结合实测悬链线的形态参数,便可推算出它的张力大小.  相似文献   
65.
对用辅助球面法求相贯线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沿某些方向相贯线上极限点与辅助球面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了一些至今尚未解决的一部分立体的相贯线沿某些方向极限点的问题.文中分析并讨论了两立体相交的一些常见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66.
探讨了△形网路,主要结论有二:一是其网路解算有唯一解,二是其角联风路的风向判别与风量有关  相似文献   
67.
采用不摩擦技术制备了无序的混合排列型ECB液晶盒,研究了盘中液晶的微观织构,分析了它的电光特性和视角特性.结果表明,该液晶盒是多畴结构,具有很多向错,并具有三色峰值电压分离较好、工作电压低、视角在整个平面内具有方位角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该文以普克尔效应为基础,分析了LiNbO3晶体在电场作用下的相位延迟,提出了光耦合双普克尔楔光学编码器设计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线偏振光经过光学编码器后,在远场空间不同偏振信号的图像特征,并对这些不同的偏振信号进行了解码研究。  相似文献   
69.
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两种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即过零点时差法和正弦波参数法,分析了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在研制的介质损耗角在线监测装置中,由8098单片机来测量过零点时差以简化电路。从测量结果中扣除电流、电压通道间的附加相位差;多次测量后,剔除异常值,将平均值作为结果给出,以提高测量准确度。对正弦波参数法,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基于三角函数正交性的两种算法,仿真试验说明正弦波参数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据此研制的绝缘参数测量仪的试验结果说明,其性能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动态平衡思想实现的对空气温、湿度两个变量进行高精度控制的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空气参数的滞后问题,并且采用微机对两个变量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予估补偿,而不必为实现解耦去测试对象的数学模型.辅以微机实现的B-B控制及变速积分PID控制,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温、湿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