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9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自高校统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改善毕业生的就业难现状,不仅要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吸纳能力,更要强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2.
对福建省厦门市5所高校的223名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存在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调研了“双困生”的就业意向、就业信心、求职渠道、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为社会、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科学、高效地开展“双困生”就业援助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3.
以高校教学管理为背景,以近几年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下来的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就业管理数据仓库的构建,并利用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工具—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对就业单位反馈到某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评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分析出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从而以此为依据来指导高校培养计划的修订。  相似文献   
34.
把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结为高校扩招是个伪问题.目前,许多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机构尚未寻求到科学合理的工作路径,尚未健全各部门统一协调的管理工作职责,不能形成完善的、富有针对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5.
宋政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7):177-179
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又如此的庞大,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一种呼声: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是唯一途径,这种声音普遍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其实现在的农业院校并非以前仅仅是农业专业,因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让农业院校在专业方向的建设上也开始多元化。再且,由于现在的毕业生都是80后、90后,去农村就业有利有弊,所以农村并不是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地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遥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即教师通过自身教学能力、教学选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表明,该方法对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8.
构建以职业生涯需求为主导的就业指导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期,其职业发展既有理想的成分,又不得不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其特殊的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需求,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构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9.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对当前的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分析,探索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0.
从适应社会需求出发,菏泽学院物理系注重培养非师范生动手操作、创新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主要途径如下:成立科技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和电子技术竞技比赛活动;开辟校企合作基地等.上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非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