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0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duction hardening of dense Fe-Cr/Mo alloys processed via the powder-metallurgy route was studied. The Fe-3Cr-0.5Mo, Fe-1.5Cr-0.2Mo, and Fe-0.85Mo pre-alloyed powders were mixed with 0.4wt%, 0.6wt%, and 0.8wt% C and compacted at 500, 600, and 700 MPa, respectively. The compacts were sintered at 1473 K for 1 h and then cooled at 6 K/min. Ferrite with pearlite was mostly observed in the sintered alloys with 0.4wt% C, whereas a carbide network was also present in the alloys with 0.8wt% C. Graphite at prior particle boundaries led to deterior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loys with 0.8wt% C, whereas no significant induction hardening was achieved in alloys with 0.4wt% C.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amples, alloys with 0.6wt% C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rength and ductility and were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induction hardening. The hardening was carried out at a frequency of 2.0 kHz for 2-3 s. A case depth of 2.5 mm was achieved while maintaining the bulk (interior) hardness of approximately HV 230. A martensitic structure was observed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samples. The hardness varied from HV 600 to HV 375 from the sample surface to the interior of the case hardened regio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and hardening depth was achieved in case of the Fe-1.5Cr-0.2Mo alloy with 0.6wt% C.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人参皂苷粉和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孵育9天的种蛋,通过暴露鸡胚绒毛尿囊膜来建立模型,28只存活的鸡胚随机分为4组,包含两组空白载体的对照,一组加人参皂苷粉水溶液,一组加含银杏叶提取物药膜,作用3天后,观察分析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粉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但血管直径变细,颜色变淡;银杏叶提取物组,血管数量显著增多,血管颜色加深.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粉既能促进血管生成,又能抑制血管生成,总体表现为抑制;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93.
自持型PIC技术在粉体料仓静电防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IC技术,使用所谓"超级粒子"(superparticles)概念,进行了带电粉粒灌入料仓时的模拟研究.发现粉粒粒径尺寸分布与仓内静电电位、电场强度和静电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方法利用矿物掺和料来实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之目的。结果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出发,选用20%粉煤灰、30%矿渣微粉进行单独等量取代水泥。通过对各组试样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比较,研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并对其作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定量粉煤灰、矿渣微粉及少量减水剂可配制28d强度大于73~90MPa,坍落度大于225mm的C60和C80高性能混凝土。结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可以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95.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以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室温下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得到银颗粒的悬浮液,并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制得用于印制电子业的超细银粉.用TEM、XRD与粒径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粒径与性状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PVP与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度及产率的影响.这种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机械研磨工艺中银粉纯度低、技术指标不一致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以Y(NO3)3·6H2O、Al( NO3)3·9H2O、Nd(NO3)3·6H2O、NH4HCO3为原料,以乙醇为分散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d:YAG前躯体,将前躯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Nd:YAG粉体.分别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相似文献   
97.
家具用木粉改性聚氨酯仿木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家具用木粉改性聚氨酯仿木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表面硬度和阻燃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木粉添加量、木粉粒度、材料密度等对聚氨酯仿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或木粉粒径的减小,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有所提高,而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却有所下降;随着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的增大,其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都近乎线性增加;随着复合阻燃剂用量的增加,泡沫材料的氧指数也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98.
为了防止圆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纵裂问题,研究了5种保护渣的熔点、熔速、粘度和成分等对规格为φ150 mm的20#圆坯表面纵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熔速适中、熔点小于1 165℃、粘度约为0.3 Pa·S的连铸保护渣对该钢种减少表面纵裂有利。该钢种保护渣中的w()C=7%~13%和w(Al)2O3=3%~4.5%时纵裂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
“烧结”在矿物工程和粉末冶金两个学科领域都是核心名词,尽管两类烧结都是通过高温改变物料的凝聚状态,但已分别被赋予了互不相同的内涵,存在着一系列本质上的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在汇编冶金学基本名词时,两个“烧结”应该分别列出,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100.
在酚醛树脂中直接掺杂三氧化镍粉末,研究氧化镍掺杂量、炭化温度对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结构和氧化温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综合热分析等手段对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的石墨化度、显微结构及氧化温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埋炭条件下掺杂三氧化二镍,450~750℃温度下被逐级还原成一氧化镍和单质镍,其催化热解炭形成晶须、片状或块状结构;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石墨化度随炭化温度升高和氧化镍掺杂量增加而增高,其氧化温度高于酚醛树脂氧化温度;氧化镍的最佳掺杂量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