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介绍了高校博物馆藏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博物馆资源与旅游业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博物馆旅游功能实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给出了基于虚拟现实以及相关技术实现的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然后就该系统中数字化内容与技术方法进行说明,随后介绍了系统软件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文物展示与虚拟场景漫游子系统。最后对数字博物馆尤其是考古类数字博物馆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从编制计划的要素、技术、环境三方面论述了科技馆图书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64.
鉴于博物馆文本英译在对外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对博物馆文本语言特色进行总结,并运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不同的语言特色给出相应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65.
应用Struts架构技术开发"ZMZ在线艺术馆",确保了软件系统合理的逻辑层次,减轻了构造Web应用的负担,并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Struts架构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充性.  相似文献   
66.
 中国科协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平衡性和可及性作出了特殊贡献。回顾了科技馆体系建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指出了探索中的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新时代对科普事业在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技馆体系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拓展内涵外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两翼发展。面向未来,科技馆体系应以科技文化融合为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67.
高中历史教育应当从课堂教学和历史社团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对自身进行丰富补充.在引用博物馆资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生认知水平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并按照实践性、探究性、系统性等原则对教学课程和社团活动等精心设计和策划,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资源的价值,促进历史教育改革进程,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8.
体制创新——“三馆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机构性质和社会功能出发,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三馆合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是近代中国地学界集纳实物地质资料和典藏模式标本的一大宝库。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到南京后,很快扩充为南京本所和北平分所两个陈列馆;虽经战乱流离,但馆藏基本得以保存。1948年10月10日,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重新开馆,为新中国的地质博物馆确定了陈列布局。近年来,尽管关于地质调查所的研究较为深入,但该所陈列馆的资料却支离零散。文章串通史料,评析地质矿产陈列馆在中国近代史的功绩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0.
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开发西北大学数字考古博物馆,对数字博物馆尤其是考古类数字博物馆涉及的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方法 介绍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和发展现状,从系统结构、网络建设、信息采集、数字化存储和展品展示5个方面讲述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和实现。结果 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建成西北大学数字考古博物馆。结论 考古数字博物馆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