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统学校德育实质上是一种客体化模式,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整体德育模式是对客体化模式的超越,具有主体性,活动性,民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对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全方位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9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因为现代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充满了人性,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同时还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现代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93.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界定功能,在育人任务、目标、方式等方面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文章阐述了在育人功能方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从而避免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混淆或者顾此失彼。阐述了在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前提下,如何使之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4.
儒家德行观与民族精神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行观以儒学的“仁爱”为核心,是体现并贯穿在其义利观、和谐观、国家观、人本观诸方面的道德思想与实践。义利观是其基础,和谐观是精髓,国家观是归属,人本观是出发点,四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这四方面不仅完整体现了儒家德行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基础。  相似文献   
95.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则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总纲与分则两大方面.在教育总纲中,毛泽东阐述了教育方针、性质、指导思想、地位、政策等;在教育分则中,毛泽东论述了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组织形式.这些基本理论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重点、方法、形式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胆探索,通于创新,努力增强实效性和感如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创新,核心是落实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同时要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充实新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政治鉴别力,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努力创新,“两课”实行开放式教学,促进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组织时事报告和专题讲座;构建网上思想教育体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努力改革和完善学生的德育考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实践操行结合起来,制订考评标准。  相似文献   
97.
“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策应这一方略,高校德育必须全面理解“德“的内涵,辩证看待“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努力建构良性互动的德育格局;在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德育工作中,应着眼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三个基础教育;同时通过同社会德育的衔接,培养道德评价能力,促进“慎独“的自我锻炼,切实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9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做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
三代领导人的"德育环境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都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主张“大小环境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优化客观环境”这一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提出的“德育环境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产生了巨大的育人效应,也清晰展现出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造的理论轨迹。  相似文献   
10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道德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出发,从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古代“德治”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入手,积极探求实现“以德治国”的道德途径,即实行德政与德教,以期对“以德治国”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