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01.
Hydrolevel事件,被称为美国工程史上的水门事件,是一个以小见大,全面检视美国工程伦理状况的好案例。本文详尽地还原了H事件的事实真相,纠正了一些对它的误解,并将其背后众多的伦理意义展示出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探讨了对于工程实践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重视与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分析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在德育中的地位,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中,人们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本文考察它们的使用现状,分辨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并通过分析两者混用的原因及影响,提出区别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5.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以“义”为核心,围绕义利之辩展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观,我们看到建立在“义利合一”基础之上的道德回报对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道德回报的有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对主体性德育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德为首,是我国长期形成的育人之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主体性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主体性德育可以从德育队伍全员化,营造良好的主体性德育的氛围;科学设置和调控德育目标,及时丰富和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师生情感,确立民主平等关系;实践探究体验,促进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07.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食品安全等大规模侵权事件频发,由于行政力量在大规模侵权救济过程中居于主导,对于受害人的快速救助有其优越性。然而,行政力量并不能有效解决大规模侵权事件的遗留问题,因此本文欲致力大规模侵权善后机制研究,来调理大规模侵权产生的社会环境,期望能阻止大规模侵权频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它时时和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发生着“碰撞”。这种传统欣赏习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了解、研究这种传统欣赏习惯,对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传统孝道是我们传统美德的根基,虽利弊共存,但是它对于德育而言,作用是利大于弊的。文章拟从传统孝道切入高职德育,具体探讨其对高职德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0.
荣与辱是人的两种重要道德情感,荣辱观是人们对于荣誉和耻辱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人的道德品质借以形成表现的观念力量。它有着深刻的社会道德心理基础和深刻的个人心理感受基础,对人们发挥着道德调控功能的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涵着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底蕴,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