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和一步湿法纺丝技术,在10t/a中试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批量产品。通过不断地优化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实现了PAN原丝的中试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技术在实现单体高度转化的同时获得了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通过调整凝固成型工艺条件和牵伸配比制备了具有圆形截面且结构致密的高取向度PAN原丝。将批量PAN原丝产品进行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后.获得PAN基碳纤维,其束丝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3.74GPa,223GPa和1.7%。  相似文献   
32.
用化合物3-[O(CH2CH2)2NCH2CH2]C9H7(1)与1当量的n-BuLi反应接着再与过量的Me3SiCl反应,以90%的产率得到1-Me3Si-3-[O(CH2CH2)2NCH2CH2]C9H6(2).化合物1、2分别以当量比2:1与化合物[(Me3Si)2N]3YbⅢ(μ-Cl)Li(THF)3在甲苯中回流反应,分别以65%和55%的产率得到二价镱化合物[η5:η1-O(CH2CH2)2NCH2CH2C9H6]2YbⅡ(3)和[η5:η1-O(CH2CH2)2NCH2CH2C9H5SiMe3]2YbⅡ(4).化合物2,3,4经过波谱及元素分析表征确认.研究了配合物3和4作为单一组分催化剂催化己内酯聚合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3.
以四氯化碳和三氯乙酸甲酯分别与苯乙烯(St)发生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反应,合成了多官能卤化物1-苯基-1,3,3,3-四氯丙烷(TCPP)和2,2,4-三氯-4-苯基丁酸甲酯(MTCPB),然后分别以TCPP和MTCPB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进行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采用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TCPP和MTCPB都是S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双官能度引发剂。  相似文献   
34.
采用悬浮聚合法和种子溶胀聚合法合成直径约为5.6μm的多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高分子微球.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在微球直径分布、环己醇和2-辛醇两种成孔剂的使用量在微球中形成的孔结构的特点,并对高分子微球填充色谱柱的压力与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含能黏合剂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硝基丙烷为原料,经过氧化硝化和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2,2-二硝基-1-丁醇.2,2-二硝基丁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以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按自由基聚合机理,合成了含能黏合剂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确定了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均聚动力学.用FTIR,1 HNMR,TG,DSC等方法表征了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均聚速率方程为Rp=k[M1].27[I]0.63,说明链终止为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并存.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热分解峰温为260℃,质量损失21%.  相似文献   
36.
分子印迹电化学法测定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聚合方式,用等摩尔(0.01 mol/L)间苯二酚和邻苯二胺的混合溶液作为单体,铁氰化钾为印迹电极和底液间的探针,构建了具有选择性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方法.该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MCLR)具有良好的敏感度.通过示差脉冲法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5 μg/mL.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为9.1%;加标回收率为77.5%~110.0%;检出限0.008 4 μg/mL.  相似文献   
37.
以双酚A钠盐(SBPA)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PO)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平均PO加合数为10的双酚A聚氧丙烯醚(PBP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验证产物结构,并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状态,得到不同催化产物的PO分布指数分别为55.53%(KOH),57.44%(NaOH)和70.62%(SBPA).实验结果表明,与工业上常用催化剂KOH,NaOH相比,以SBPA为起始剂合成的产物具有较好的PO窄分布性能.  相似文献   
38.
甲苯胺蓝(TB)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生化试剂,可作为一种光学活性的氧化还原指示剂用于化学分析,也可在医学上用于眼科以检查眼角膜缺陷等。在医学上的实际治疗效果与单体和二聚体之间相互平衡的转换有直接关系,并且甲苯胺蓝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特定的吸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甲苯胺蓝单体和二聚体之间的平衡,揭示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的聚合状态,同时解释在磷酸介质中抗坏血酸对甲苯胺蓝的还原作用。由紫外—可见光谱的谱图分析可知甲苯胺蓝的聚合状态与氧化还原性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甲苯胺蓝的性质与介质和各种添加剂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以N.N-二(2,3环氧丙基)苯胺(DEA)-二苯甲酮(BP)或DEA-4-(2,3环氧丙氧基)二苯甲酮(EBP)为引发体系的丙烯酸正丁酯的光聚合动力学。提出了DEA-BP引发体系的丙烯酸正丁酯的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式。研究表明,DEA分子连结于大分子链的末端,DEA-EBP体系的光聚合引发速率较DEA-BP体系为快。  相似文献   
40.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技术,研究了在极性溶剂CH_2Cl_2中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乙酸叔丁酯/三氧化硼/二氧甲烷中,各组分间的作用及组分配比对活性中心结构的影响,发现Lewis酸与酯的比值不同,体系中存在络合竞争,以至存在一种或两种(或以上)活性中心;当Lewis酸与酯之比很小时,活性中心失活,并由此探讨其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