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86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根据菲涅耳公式推导了薄膜干涉模型中两光线不同分量的反射系数,并表示成直观的曲线图;利用曲线图分析了薄膜反射干涉时的额外光程差问题,讨论了不同折射率分布对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影响.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额外光程差现象及产生额外光程差的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2.
pH值对猪粪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以布阴极组为空气阴极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并将其应用于猪粪废水的处理与产电.重点考察了阳极液pH值对猪粪废水处理和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液pH=10时MFC的产电和废水处理性能最佳,输出功率密度达到2.10W/m3,与阳极液pH=6和pH=8时的电池相比,输出功率分别提高约2.7倍和1.9倍.同时,阳极液pH=10时,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也分别达到86.7%和92.8%,比阳极液pH=6和pH=8时MFC的COD去除率提高了约13.8%和6.7%;氨氮去除率提高了约5.3%和3.5%.本研究表明,调控阳极液pH值能够有效强化猪粪废水处理和产电,为猪粪废水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3.
SD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纯化和研究SDBS降解菌的生物学及降解特性,通过富集、分离与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除草剂和有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这4株菌分别为2-1,2-2,C-1和X-4.在选定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4株菌对SDBS的降解能力.SDBS质量浓度达500 mg/L时,菌株2-1仍能很好地生长且继续进行降解,SDBS的降解率达到了94.78%;菌株2-2的降解率为91.09%.  相似文献   
124.
从乌蕨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圆形纸片法对乌蕨多糖提取物进行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发现:乌蕨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和甘蔗黑穗病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  相似文献   
125.
 微生物油脂生产是解决生物柴油原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制糖厂废糖蜜为原料,通过间歇发酵试验,考查了装液量、pH、接种量、温度,以及氮素和碳素等因素对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增殖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释糖蜜COD浓度11100mg/L、初始pH值6.5、30℃和160r/min条件下发酵132h,黏红酵母的总细胞干重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2.42和0.8g/L,去除单位COD的细胞产量和油脂产量分别为0.35和0.12kg/kg;在黏红酵母发酵系统中,氮源的补充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但对油脂合成与积累无显著影响;在发酵过程中一次性补加碳源葡萄糖10g/L,可使黏红酵母的细胞和油脂产量分别提高到3.74和1.3g/L。  相似文献   
126.
摩擦条件对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旋压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astelloy-C276材料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的二维正旋仿真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旋轮与工件以及工件与芯模之间摩擦因数的变化对应力,应变和材料流动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在旋压过程中由于摩擦因数过大而引起的断裂现象,从而为大径厚比,超薄壁屏蔽套的制造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锈毛苏铁(Cycas ferruginea)、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和石山苏铁(C.sexseminifera) 3种苏铁属(Cycas)植物的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其根、叶柄、叶、雄球花、茎干的总黄酮及总多糖含量进行提取,以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锈毛苏铁、叉孢苏铁和石山苏铁叶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大小依次为锈毛苏铁(8.61 mg·100 mg-1)>叉孢苏铁(7.82 mg·100 mg-1)>石山苏铁(1.04 mg·100 mg-1);茎干中总多糖含量最高,大小依次为叉孢苏铁(28.32 mg·100 mg-1)>石山苏铁(24.43 mg·100 mg-1)>锈毛苏铁(16.59 mg·100 mg-1<...  相似文献   
128.
金宝强  舒晓  邓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5):6033-604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认为油层底部、井点附近及边水油藏注采主流线水淹严重,油层中上部、井间区域、遮挡带附近和底水油藏边部水淹较弱或未水淹,纵向上井间区域水淹层占比为8%~65%,平面上生产井有效动用半径为70~150 m。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井间加密、边部完善井网、垂向穿夹层动用屋檐油及井网调整等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挖潜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9.
 以裂缝未经过的油蒿为对照,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有裂缝经过的油蒿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动态演变特征, 以了解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对油蒿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地表裂缝出现后, 油蒿根际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 真菌的数量增加, 酶的活性提高, 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下降, 地表裂缝对油蒿根际的生物活性造成明显的干扰破坏.经过一年多的时间, 随着地表裂缝的逐渐闭合, 油蒿根际土壤含水量恢复正常, 电导率、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受地表裂缝的影响逐渐减弱, 而微生物数量受地表裂缝的影响未见明显好转.可见, 油蒿根际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但进程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