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5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的三亚海宝近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水体中,分离得到3株能高效降解蛋白质、淀粉和油脂的菌株:Bacillus HXY-10,Aspergillus sp.HXY-3和Methylobacterium sp.HXY-7,通过共培养构建了能高效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固定化复合功能菌群;同时采用夹膜法制作了BOD(生物需氮量)生物传感器微生物膜,传感器响应电流与水体中的BOD质量浓度2~60 mg·L-1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3.对含有已知BOD含量的水样进行8次测量,RSD为3.34%,表明BOD传感器检测体系的重现性良好,这为进一步研究近海养殖水体BOD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吲哚美辛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型环境微污染物,由于其“假”持久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微生物和光化学降解是这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消减途径.以武汉地区春季太阳光为光源,引入固相萃取方法研究低浓度吲哚美辛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考察吲哚美辛固相萃取条件,以及不同浓度、基质(Cl-、HCO3-、NO3-、Fe3+、腐植酸)及共存物(萘普生、呋喃唑酮)对吲哚美辛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在东湖水中微生物降解速率较快,而在长江水中降解很微弱.浓度范围为1-500μg/L时吲哚美辛的光降解速率常数(k)与浓度(C)成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以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草丛(HL)、灌丛(SL)、灌乔林(SAF)、次顶极乔林(SCAF)和顶极乔林(CAF)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森林恢复能否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的恢复,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  相似文献   
94.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bloom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represent abnormally extreme environments, and vary in different areas. In this study,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l biota was found in the strata after the extinction in the famous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 at Laolongdong,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In thin sections, the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l fossils are below 1 mm in length, and generally taper to one end, with the widest diameter up to 0.08 mm. Some of them are curved,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soft in life. Their walls are composed of cryptocrystalline to microcrystalline calcites. The filaments have round cross section, and are internally filled with micrites and fine sparry calcite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filaments are originally empty. They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the rocks, but in some places, they tend to be distributed in radial pattern. The filamentous organisms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Rivularia of Rivulariaceae, Cyanobacteria Phylum, but with calcified sheaths, and are tentatively regarded as an indeterminate new species in Rivularia: Rivularia sp. Cyanobacteria are photosynthetic autotrophic, and can survive in dysoxic condition. The blooming of this organism and the absence of other organisms may indicate that the environment was oxygendeficient and shallow, since this photosynthetic autotrophic organism needed to live within photic.  相似文献   
95.
以怀地黄为实验材料,对地黄块根膨大速率动态变化及地黄根际土壤中的潜在化感物质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块根膨大速率动态变化呈一双峰曲线,第1个高峰出现在栽秧后70~130 d,第2个高峰出现在栽秧后150~190 d.②根际土壤中的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含量变化与块根膨大速率变化动态相似,对羟基苯甲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阿魏酸与地黄块根的膨大正相关;地黄块根膨大过程中根际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均明显增加,根际微生物可能将地黄根系分泌物进行生物转化生成了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的酚酸类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96.
综述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国内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与传统厌氧消化(conventional anaerobic digestion,CAD)的比较试验,考察了对高浓度葡萄糖和硫酸盐人工废水的处理效果.MFC在获得一定能量的同时(I=0.16mA,P=4.76mw/m2),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去除率高于CAD.葡萄糖为碳源,初始TOC=2100mg/L,运行144h,MFC获得91.61%去除率,CAD获得58.85%去除率;初始NH3一N为500mg/L,MFC中去除率最高达92.61%,CAD达72.38%;MFC中对硫酸盐的利用率和CH4产生量都低于CAD;比较结果表明,MFC技术可提高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对刺囊毛霉AS3.3450微生物转化甘草次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主产物,经分析鉴定是7β-羟基甘草次酸;最佳转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7℃,底物加量为80mg/L,转化10d,主产物得率为875mg/g甘草次酸。刺囊毛霉AS3.3450能够专一性地对甘草次酸进行羟基化反应,这为研究甘草次酸药物开发及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连续传代方法分别从自制堆肥和几种自然发酵基质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两组混合菌复合系MC-A1和MC-N1,前者是通过高温摇瓶发酵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好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后者则是通过高温静止培养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兼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96 h内对天然纤维素材料麦秆粉的分解率分别达到42%和38%,分解速度最快时期均发生在48~96 h内,96 h以后麦秆粉分解率迅速减缓。麦秆粉发酵培养液先接种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A1摇瓶发酵96 h,再接种兼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N1静止培养96 h,麦秆粉的分解效率可以提高到47%,说明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非天然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