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61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煤炭开采造成了土地塌陷,对煤炭产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有效措施.淮北市洪庄村是典型的采煤塌陷区,洪庄村生态农业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和加工业连为一体,通过对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优化,高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物质良性循环,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洪庄村连续12年是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和中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可以为其他的采煤塌陷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阐述了汾河二期北延伸段湿地设计中的主要创意和理念,包括设计范围及标准、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景观分区及特征、景观节点、交通组织、生态绿化。  相似文献   
33.
选取位于主要过火区的图强林业局育英和奋斗两林场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试验以及林相图、卫片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的湿地格局变化以及森林水文功能恢复状况、冻土活动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且分布趋于集中;森林的平均水文调节能力已得到全面恢复,但调节能力分布不均;火烧区冻土活动层的厚度显著高于未火烧区。在森林水文调节功能下降的地区、地势较低的谷地,坡度平缓的坡地以及冻土活动层增加的地区,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4.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证实,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系列上,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这种污染主要是由缺水型污染、超标型污染和内源型污染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缺水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5.
通过小型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监测了水力停留时间为50小时下的CODCr、TP、NP-3-N、NH3-N等指标,旨在通过实验,比较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与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对CODCr、NH-3-N去除相对较好;而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对NO-3-N去除相对较好;而对TP的去除两者没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36.
以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天然红树林湿地之一,南沙开发区内珠江火电厂下游珠江狮子洋河段西南岸以及槽船村内河道水闸下游两个区域的天然红树林湿地沿途的溶解性磷酸盐含量变化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天然红树林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河道内红树林不同覆盖宽度区之间和不同河道之间溶解性磷酸盐含量的对比分析显示红树林湿地对水体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河岸红树林湿地的过滤作用的大小与河岸红树林占据河道面积的大小有关,同等河宽条件下,红树林植物覆盖宽度越大其净化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37.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38.
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河口湿地植被在不同时期内种类和组成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文章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对象,在巢湖处于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分别对其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研,研究发现:枯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有21种,隶属于18属,11科;丰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11种,隶属于10属,7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有8种,丰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为4种;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时高,但其均匀度比丰水期时低;湖泊水位、河口水质和人类活动是河口湿地植物种类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9.
广西玉林湿地植物区系与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相关文献,对广西玉林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区系成分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玉林湿地植物有44科82属119种,其中湿生植物32种,沉水植物8种,浮水植物11种,挺水植物68种。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分为11个类型和2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湿地植被分为4个植被亚型和29个群系。外来入侵种、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是影响湿地植被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0.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周琪  何蓉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2):63-67,107
讨论了人工湿地三种常用的数学模型(衰减方程、一级动力学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研究历史、发展应用、理论基础、基本形式、建立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做了深入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内在机制尚缺乏定量化的了解,目前还很难对其设计、运行和预测做出准确的评价,因此影响了这一高效低耗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人工湿地生态动力学模型的不断完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