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相共存纳米氧化铝粉体的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分析,首次采用快速高强度机械混合液相沉淀法技术制备了小粒径(平均2nm)无定型氢氧化铝纳米粉体。经900℃焙烧.获得多相共存纳米氧化铝。在制备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高强度混合和反应液浓度可加强浆料过滤性.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得到小粒径纳米氧化铝粉末。  相似文献   
2.
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MgO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依据胶粒析出机理和实验原理,采用高强度机械快速混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粉体MgO。经TEM和XRD表征,其粒径43nm左右,且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形貌基本为球型的方镁石纳米MgO。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Fritz-Schlunder3种等温吸附平衡关系,对粒内细孔扩散控制时的搅拌槽液相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同时指出:日本学者铃木基之和河添帮太朗等人在应用单点拟合法确定粒内有效细孔扩散系数Dp时,将无因次吸附时间等于10视为吸附平衡时间是不合理的,并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及实验原理,制备了Ba1-xSrxTiO3的前驱体(Ti(OH)4、SrCO3,BaCO3),然后经过焙烧,在较低温度(450℃)时是碳酸钡锶和二氧化钛分子状态的混合纳米晶,继续焙烧(900℃)成为发育完整的Ba1-xSrxTiO3纳米粉体,经TEM和XRD表征,平均粒径为100m,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XRD表明此纳米粉体为钛酸钡锶Ba1-xSrxTiO3。  相似文献   
5.
邻硝基氯苯催化加氢的选择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邻硝基氯苯催化加氢制备2,2'-二氯氢化偶苯的反应,并从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条件下,选择性可达93%。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高分子单体2,6-萘二甲酸,以自制的2-甲基6-丙酰基萘为原料,在自建的一套氧化反应装置中,以钴锰溴类物质为催化剂,经空气液相催化氧化得到了2,6-萘二甲酸.并对氧化反应的产物进行了FT-IR和HLPC-MS表征;对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反应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物料的溶剂质量比为15∶1,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2.2 MPa,催化剂中钴的质量分数为0.1%,合适的催化剂质量配比1∶2∶3.产物的收率可达68%,产物的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7.
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不同比例Nd掺杂的ZnS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以降解溴酚蓝为模型反应,通过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发光性能的研究,讨论了影响溴酚蓝降解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100℃下老化1 h,制得的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该复合光催化材料可用于有机染料废水的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即无溶剂微波辅助-液相微萃取技术,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壤中的滴滴涕残留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对影响萃取效率的相关因素,如萃取溶剂的种类、微波辐射功率、萃取时间和pH等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优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正庚烷,微波辐射功率为120w,萃取时间为1rain,pH为5。在最优条件下,滴滴涕的检出限(S/N=3)为0.18μg/kg,定量限(S/N=10)为0.59μg/kg,实际土壤加标回收率87.34%~96.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在5.75%~6.72%之间。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溶剂,快速,高效,选择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镀法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镀镍处理,再利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出以镀镍碳纳米管为增强体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借助SEM、EDS、硬度计等研究了添加镀镍碳纳米管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镀镍碳纳米管可细化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并控制其孔洞尺寸及数量,显著提高其硬度及断裂韧性。当镀镍碳纳米管添加量为0.5%时,所得试样的晶粒最为细小,晶粒尺寸大约为1.2μm,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1228.4HV0.3及15.90MPa·m12,相应增韧机制为裂纹偏转、桥接增韧、撕裂棱增韧和微孔洞增韧。  相似文献   
10.
在4-二甲胺基吡啶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苯硒基乙酸与二羟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聚乙二醇负载的苯硒基乙酸酯(功能基含量为 0.455 mmol Se·g-1)试剂.该试剂与N,N-二异丙胺基锂作用后,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不经分离,直接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进行氧化脱硒,形成中间体聚乙二醇负载γ-羟基-α,β-不饱和羧酸酯,继而用对甲苯磺酸催化环化反应,得到5-取代-α,β-丁烯酸内酯,产率优良(8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