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132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829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92.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荒漠化、土地利用冲突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 采用改进的LUCIS冲突识别模型, 构建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倾向的3层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冲突判别矩阵, 识别出4种潜在冲突类型区: 用地优势区、冲突微弱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激烈区; 在此基础上, 又依据用地倾向强度级别组合, 细分为12种冲突类型。结果表明, 盐池县有58.90%的土地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等级以一般为主,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冲突和三类用地的相互冲突; 有6.82%的区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性高,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 另有40.88%的土地属于用地优势区。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及近十年政策和制度研读, 对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各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权衡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农业和生态3种类型用地潜在冲突识别及利益权衡方面进行了探索, 研究结果对维护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侗寨为典型案例,从农户宅基地利用视角,对侗族村寨用地规模及其内部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高寅侗寨宅基地扩张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户均宅基地面积维持在170m2左右,高寅侗寨宅基地扩张具有加速蔓延趋势且新修房屋正逐步放弃传统木瓦结构,偏好砖混结构;农户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在不断加强,而生产功能(主要是圈舍养殖等)正逐步趋于弱化,内部结构正趋于简单化、集约化;近三十多年高寅侗寨用地存在着先沿"歌堂"内向"填充",后向"风雨桥"外向扩展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侗族村民依山傍水的建房理念.  相似文献   
94.
通过优选抑制剂和封堵剂,确定了铝胺钻井液体系配方,配合相应的现场维护处理工艺,解决了沙河街组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地应力及层理性泥岩易导致井壁失稳等问题,保证了沙河街组的井壁稳定,使该井提前完钻,提高了钻井时效.该井的钻探成功为深化研究青东区块成藏条件提供了基础资料,有助于该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5.
1986-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1986-2007年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1999年以后减速加快.以1996年为界线,中国耕地面积从1980-1990年东部部分省份锐减、中西部大部分省份增加的格局转变为1996-2007年的西部锐减、中部次之,东部减速缓慢的格局.1986-1996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1996-2007年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产值、全国总户数,1986-2007年主要是城市人口、第二产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及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
刘贵仓  麻永建  樊新生 《河南科学》2011,29(8):999-1001
运用熵权法对河南省各地市的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出全省现状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为村镇建设用地潜力挖掘与释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7.
陆地地震勘探环境噪声的混沌性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取地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了解环境噪声的性质和产生机制, 提出了一种陆地地震勘探环境噪声的混沌建模方法。该类环境噪声具有混沌性出发, 采用经典混沌杜芬(Duffing)系统对中国林带测区的环境噪声进行建模。根据Duffing 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采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求解,并对模拟噪声记录与实际环境噪声从时域波形, 相态图, 频谱图以及李雅谱诺夫(Lyapunov)指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模拟噪声记录可保持实际环境噪声的混沌性, 且在时域波形, 相态图和频谱图上拟合较好。利用此模型获得的替代数据更加接近实际噪声, 从而为压制环境噪声提供新对策, 为复杂环境下的地震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8.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干旱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为研究区域,应用1999-2005年每年5月上旬的AVHRR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的几种干旱监测方法:包括条件植被指数(VCI)、条件温度指数(TCI)、距平植被指数(AVI)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等,研究了VTCI与其他干旱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从研究区域旱情分布来看,VCI的干旱监测结果不符合研究区域干旱的分布规律.从监测结果的影像纹理特征来看,VTCI和AVI可能适合于研究区域的旱情监测.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遥感干旱监测结果与累计降水量的监测结果,得出了VTCI更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99.
借助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地理意义,基于福清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福清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福清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增强;经济发达地区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其信息熵值较高,而欠发达的山区信息熵值较低。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出自然因素中的年降雨量,人文因素中的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林牧总产值是影响福清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关键因子,从而为福清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肖争鸣  李欢 《江西科学》2011,29(5):663-666
利用厦门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资料,构建城市地价水平预测分析的GM(1,1)模型。经模型精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对厦门市地价指数的历史变化趋势的拟合程度高,能较真实的反应厦门市城市地价水平和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