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水驱砂岩油田小层注采关系分析方法和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老砂岩油田开采初期缺少油藏监测资料,在多层合采的情况下,引起含水上升的小层注采关系不清,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加剧、无效水循环严重等问题,以吉林扶余油田的油水井试验,打破常规动态分析方法,从分析小层水驱方向入手,结合生产资料、电测资料、沉积微相和多井的现场信息,对受效井逐层分析,提出一套小层注采关系分析方法,为油水井动态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经示踪剂验证,与分析结果吻合。利用该方法对研究区井网进行全面调整后,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2.
井间示踪测试是为了跟踪已注入的流体,向注入井中注入能够与注入的流体相溶且溶解了示踪剂的携带流体,然后再用流体躯替这个示踪剂段塞,从而标记已注入流体的运动规律,同时在生产井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通过示踪剂在生产井中的浓度突破曲线、峰值大小、个数、相应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反映采油井的开采动态、地层流体分布及运动规律和油藏的非均质特性.从而预先认识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特征,对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和调整挖潜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井间示踪剂的选择、参数确定及施工工艺的探讨,着重介绍了井间示踪技术在下寺湾油田的应用与实践.结果发现两注水井组油水井间连通性较好,油水井间已出现高渗透条带,需改进注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3.
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重要控制作用。采用示踪试验、泉水位动态观测等方法揭示济南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试验表明济南泉域岩溶水观测孔中示踪剂运移的浓度历时曲线呈现单峰、双峰、三峰、多峰形态并存,岩溶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和多管道并存;泉水位衰减特征表明含水系统以小型管道、裂隙、溶隙、溶孔、网络状溶隙等共同释水,衰减系数的历时变化反映济南岩溶水系统岩溶发育存在垂直分带性。研究表明,济南泉域岩溶发育不均、有多重性,奥陶纪灰岩比寒武纪灰岩的岩溶更发育。为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宜选择奥陶纪灰岩含水层进行人工补源。  相似文献   
134.
岔河集油田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RM模型(Capaticance-Resistive Model)可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定量地反演油藏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结合油田开发特点对CRM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井底流压波动影响的简化计算使模型的多解性大大降低;而且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各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提高了计算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通过对概念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15—141井区,反演结果与示踪剂资料等现场认识结果一致,为该区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不同供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2P示踪研究了不同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的番红花植株吸收磷的总量与相应所施磷量基本上呈倍数关系,低于Hangland营养液磷水平处理的植株处于磷饥饿状态;地上部磷含量与地下部磷含量的比值也随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随磷水平的下降,植株地上、地下部干质量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少,最终影响番红花球茎的生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6.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解析法求解浓度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且浓度的解总是位于合理解的范围内,故采用解析法求解产出液浓度。该方法可用于模拟任何可能的地层分布情况,不存在辅助算法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解释任务,可以避免人为的反复调参过程。运用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开发试验区资料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取心井资料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且解释结果已应用于后续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37.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厘定基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一个潜在的前提假设是风化剖面母岩的化学组成是均一的。以湘西梅城剖面(MC)为例,尝试引入地球化学基因示踪技术,对黑色页岩风化剖面母岩的均一性进行验证,评价其指示效果,并与传统的惰性元素对比值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揭示出MC剖面母岩存在异质的客观事实,与地球化学基因的指示结果高度吻合。对于黑色页岩风化剖面的母岩均一性验证,地球化学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示踪技术。与惰性元素对比值法相比,地球化学基因涉及的元素众多(11项),从而弱化了单个元素在基因相似度计算中的权重。个别元素的异常分布对基因相似度评价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可以导致元素对比值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9.
锆石是指示沉积物物质来源的重要矿物,通过几个典型指标来揭示物源区域与搬运过程。晶体形态反映锆石形成的酸碱环境与结晶温度,粒度指示源区距离与搬运力的变化,微量元素记录物源地地球化学信息与迁移过程,U-Pb同位素的示踪测定锆石的年龄特征及物源区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尺度上的多样性。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重点探讨锆石物源示踪原理在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锆石示踪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0.
采集天池火山区的温泉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了常量离子和氢氧同位素指标测试,进行了水体来源分析。结果发现:1水体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各类水体均来源于大气降水;2温泉水的氚含量指示其年龄为50~60年;3各类水体中离子含量和氚含量的变化特征表明天池火山区的温泉水主要汇入天池水和北坡水系之中,仅有少量进入西坡和南坡水系,天池火山区地下水呈现出由南向北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