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9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53篇
系统科学   449篇
丛书文集   371篇
教育与普及   1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157篇
综合类   12677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热管冷却反应堆采用非能动传热技术,热响应速度快,可避免堆芯单点失效,具有功率密度大、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是目前空间核反应堆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清华大学开发的反应堆蒙特卡洛中子输运程序RMC (Reactor Monte Carlo code),以美国爱荷华国家实验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NL)设计的热管冷却反应堆INL Design A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热管工质开展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物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锂热管工质不仅拥有很好的热物性参数,并且使用锂热管工质的热管冷却反应堆缓发中子有效份额最大、中子能谱较硬、燃耗反应性损失最小、增殖性能最佳,有利于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小型化与长寿命。因此,推荐锂为热管冷却反应堆的热管工质。  相似文献   
102.
图G的一种加权邻接矩阵记为Adb(G)=(adbij)n×n,若顶点vi和顶点vj相邻,则$a_{i j}^{d b}=\frac{d_{i}+d_{j}}{d_{i} d_{j}}$, 反之adbij=0.给出图G的加权谱半径的上下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加权谱半径的Nordhaus-Gaddum-type关系.得到了图G的加权能量的几个上下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加权能量的Nordhaus-Gaddum-type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以往模型在对点击通过率(click-through rate,CTR)进行建模预测时,存在着特征重要性学习不足、特征交互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型注意力网络预估模型,用于动态学习特征重要性和特征交互信息,模型主要由注意力层、双线性交互层和全连接神经网络层构成。注意力层的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设置不同尺寸子空间增强特征重要性学习能力,在得到特征重要性后,进一步采用张量积双线性交互学习特征交互信息。通过对注意力的子空间尺寸大小、张量积交互形式、神经网络层数和节点个数等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模型的最佳参数。实验证明,该模型相比已有模型拥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分析悬浮预热器的传热机理,讨论了颗粒的加速过程和换热时间对分散和换热的影响,论述了分散不良引起的“准短路”对分散、换热及能量损失的影响,并指出可以通过温熵图计算不可逆损失。  相似文献   
105.
外加电磁场对火焰结构及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在电、磁场作用下的燃烧是一个新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课题.它涉及磁流体发电、空间技术中电磁燃烧技术的应用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能量转换与效率.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扼要地报导了碳氢燃料在外加磁场、电场影响下的火焰结构及其燃烧特性.把近年来我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结果汇总发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晶格模型出发,同时考虑周期场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激子能态的影响。夫伦克耳激子在晶格中运动有两种不同方式:在低温区,是能带传递;在高温区,是跳跃过程。  相似文献   
107.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wofold: 1) It aims at providing an overview on some major results obtained from energy flow studies in individuals, populations, and communities, and 2) it will also focus on major mechanisms explaining community structures. The basis for any biological community to survive and establish a certain population density is on the one hand energy fixation by primary producers together with adequate nutrient supply and the transfer of energy between trophic levels (bottom-up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predator pressures may strongly control prey population densities one or more trophic levels below (top-down effect). Other interpopulation effects include competition, chemical interactions and evolutionary genetic processes, which further interact and result in the specific structuring of any community with respect to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opulation sizes.  相似文献   
108.
2,3-二羟基哌嗪与几种氨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乙二胺与乙二醛的缩合物2,3-二羟基哌嗪,分别与甲酰胺、脲和乙二胺反应,制得2,4,7,9,11,14-六氮杂三环[8,4,0,03,8]十四烷六盐酸盐四水合物(1),2,5,7,9-四氮杂双环[4,3,0]壬-8-酮二盐酸盐-水合物(2)和2,5,7,10-四氮杂双环[4,4,0]癸烷(3)。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的合成工艺条件优化后,反应得率与文献[1]相比有一定提高。化合物3的合成,由于将反应分为低温和高温两个缩合阶段,使反应得率提高到77.5%。  相似文献   
109.
因重离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研究,研制成功灵敏区深庶35cm的大立体角多参数电离室,可同 量信号△E、E和位置信号X、Y等多项参数。  相似文献   
110.
The relaxation of the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O (v = 1–8) by CO2 is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emission spectroscopy (TR FTIR). 193 nm laser photolysis of the mixture of CHBr3 with O2 generates the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O(v) molecules. TR FTIR records the intense infrared emission of CO(v→v-1). The vibrational populations of each level of CO(v)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spectr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 resolved populations and the differential method, 8 energy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of CO(v = 1–8) to CO2 molecules areobtained: (5.7±0.1), (5.9±0.1), (5.2±0.2), (3.4±0.2), (2.4±0.3), (2.2±0.4), (2.0±0.4) and (1.8±0.6) (1014 cm3 · molecule−1 · s−1), respectively. A two-channel energy transfer model can explain the feature of the quenching of CO(v) by CO2. For the lower vibrational states of CO, the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s preferentially to the u3 mode of CO2 For the higher levels, the major quenching channel changes to the vibrational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CO(v→v-1) and the u1 mode of 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