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全国降雨率累积分布R1(0.01)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0年(1970~1979年)65个气象站雨量自记录,654个一般站气象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0.01%时间百分数的降雨率累计分布,包括年平均、季平均、月平均、最坏月的分布.还探索了对无降雨资料地区进行有效的1 min降雨率累计分布研究的新方法,可作为对ITU-R Rep.563-4等的补充.研究成果可用于毫米波传播计算,对无线电频谱管理和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12.
针对因缺乏实际环境因素的考虑而对二氧化氮气体扩散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可引入降雨量与地形来对气体扩散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以原有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引入雨强以及粗糙度分别代表降雨量与地形来进行改进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首先模拟了在同一高度下不同雨强以及不同粗糙度单独对气体扩散的影响;然后再从分别通过对下风向、横风向与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比;最后,将粗糙度与雨强同时作用并将结果与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发现:降雨量和地势影响了在一定高度上气体扩散浓度值以及扩散范围,对比起传统的高斯烟羽模型,此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13.
为了提高基于雨量站网观测值估算降水空间分布的精度,同时考虑降水的时序发展趋势和站点空间分布,将传统的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和Funk矩阵分解(Funk-SVD)模型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插值方法,并采用黄河流域小浪底到花园口区间2009-2012年多场降水的日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通...  相似文献   
814.
为揭示前峰型降雨入渗对双层地基基质吸力分布的影响,首先基于Richards 瞬态非饱和渗流方程,引入Gardner土-水特征函数,建立了前峰型降雨入渗作用下双层非饱和地基水分运移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了前峰型降雨过程双层地基基质吸力瞬态解析解;然后通过与有限单元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解析解是正确的.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非均匀型降雨入渗作用下双层地基基质吸力演化特性提供了便捷手段,可为雨季地基承载性能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非饱和土;双层地基;降雨入渗;基质吸力;解析解  相似文献   
815.
阐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降雨空间分区下多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综合作用的分异规律,为区域内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气象数据、DEM及土壤数据,采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土壤侵蚀量,采用ISODATA聚类方法进行降雨空间分区,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多因子综合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8.78、109.11、86.9、47.52和21.16 t·hm -2 ·a -1 ,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缓解趋势,土壤发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区域大幅减少。2) 植被覆盖度因子在高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高程等因子在2010年低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在2020年不同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则无明显差异。3) 在高降雨区,植被覆盖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2010年在低降雨地区,坡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各驱动因子在不同降雨区的土壤侵蚀高风险区分异规律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变化明显,不同降雨区划中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16.
针对以系统裂隙性质对含裂隙基坑边坡渗流特性的影响,利用Geo-studio软件对不同裂隙特性含裂隙边坡的渗流特性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含裂隙边坡裂隙面孔压及体积含水率上升幅度及范围要大于完整边坡,且湿润锋进展的更加彻底;不同深度下,裂隙的深度越深,裂隙内部的高孔压及体积含水率区越大,同时最大孔压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