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系统科学   114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46篇
综合类   2883篇
自然研究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了某市城际干道梁场内20 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单梁静载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该试验方法简单有效,能够充分评估存在麻面、尺寸缺陷梁体的整体抗弯性能,并能反映梁体顶底板尺寸缺陷,可以为同类桥梁检测评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借助SCL-90量表,将实验对象分为集体项目组、个人项目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每周3次,每次30~45 min的体育锻炼,比较分析SCL-90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实验对象除了躯体化以外的各因子得分都有显著的降低;集体项目组学生实验前后在SCL-90量表上得分差异的显著性高于个人项目组.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2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恐怖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表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集体项目相比较而言更能提高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方面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993.
双重介质油藏基质动用程度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重介质油藏中基质动用机制、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针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给出基质产油量的情况,首次提出用饱和度变化计算基质累积产油量的方法和基质贡献率的概念,研究基质的动用程度,分析块度系数、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注水速度等因素对水驱基质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是决定基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等)、叶绿素含量和微环境因子(透光率、气温),采用带有180°鱼眼镜头的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采集林隙照片并计算出各样地透光率。通过比较不同大小林隙及隙内不同位置红松幼树光合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析林隙大小及隙内不同位置对红松幼树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①红松幼树的光合能力在中、小林隙内显著提高,中、小林隙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在林内(对照)显著提高20.0%~60.7%,且中林隙又显著高于小林隙9.2%~15.1%,而大林隙对其无显著影响;②在各大小林隙内红松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沿林隙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均呈规律性递减(92.7%~22.5%);③在中、小林隙内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高于林内,但光补偿点却低于林内;在中林隙内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于林内,而叶绿素含量低于林内;在各林隙内沿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降低而光补偿点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递减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红松幼树在蒙古栎林中林隙(116.9 m2)内的中心区光合能力较强。建议在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创建适宜大小的林隙,充分利用林隙内的中心位置来加速其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995.
庞泉沟地区山地杨桦林优势种种群格局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群落的动态变化在各个阶段表现为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和消亡及竞争强弱的变化,径级结构和格局分析能有效地描述这种变化的趋势.本文研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地杨桦林这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变化过程中,一定尺度范围内的山杨、白桦、青杄在小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山杨和青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占据相似的生境,青杄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演替过程中将取代山杨.白桦和红桦在群落变化过程中较为稳定,在演替中可能将长期存在,与青杄形成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烃源岩中提取<2μm黏土粒级组分进行总有机碳(TOC)测试、氯仿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探讨了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的关系,与传统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研究对比得出: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结合是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的重要赋存方式之一;黏土粒级组分可溶有机质产率高于全岩,70%以上样品产率在100 mg.g-1以上;产率变化与全岩同步,但高峰期较全岩滞后,在生烃不同阶段黏土粒级组分对可溶有机质都有重要贡献.<2μm黏土粒级组分是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主要载体,两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一种潜在生烃母质,而且贯穿于有机质生烃的全部过程,在油气研究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对海岛型城镇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选取制约海岛型城镇发展的土地、水和绿色空间资源三方面要素,预测了朱家尖岛2020年的人口规模,并与传统统计学上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资源要素是制约朱家尖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朱家尖岛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在无线直放站反馈干扰抵消的过程中,自适应滤波器的误差信号可以接收目标信号与残余回波的混合,是阻碍滤波器根据残余回波强度,快速调整抽头系数.利用误差信号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改进变步长最小均平方(least mean square,LMS)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利用误差信号和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和反馈干扰信号的估计,根据目标与干扰信号的功率比值来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步长.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的初始收敛速率和较小的超量均方误差.在稳态情况下,对于干扰的突变能够快速地再次收敛,表明该算法在反馈干扰抵消方面的性能优于已有的算法.  相似文献   
999.
当前,我国许多流域和沿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给大型海藻和其他底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水体的悬浮物浓度,是沿岸水域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了植物浮床系统中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的根系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种植海马齿的实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24 h内,由海马齿构成的生态浮床模拟系统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海马齿根系对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清除效果不同,主要作用于粒径<20μm的悬浮颗粒物,且颗粒物粒径越小,根系对其清除效果越明显;随着粒径增大,悬浮颗粒物的自然沉降作用增强,尤其是粒径≥20μm的颗粒物.研究还表明,海马齿根系不仅对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同时能使其浓度提前达到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外加电场对脉冲激光沉积纳米Si晶粒的影响,采用XeCl准分子激光器,烧蚀高阻抗单晶Si靶,在10 Pa氩气环境下,调整外加电压的强度,沉积制备了一系列Si薄膜.X线衍射(XRD)谱仪、拉曼(Raman)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均显示纳米Si晶粒已经形成,随着靶衬间距的增加,所形成的纳米Si晶粒的平均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