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398篇
系统科学   238篇
丛书文集   203篇
教育与普及   1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综合类   828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本文给出了可定向把体V的边界上一组互不相交的简单闭曲线界定V中一个Seifert曲面的同调特征。  相似文献   
962.
提出一次对话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决策偏好信息的有效途径并据此设计了新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可显著减少为找到最优决策进行对话的次数,数例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3.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β-SiC and its non-polar (110) surface using the full potential linear augmented plane wave (FPLAPW) approach. The calculated lattice constant and bulk modulus of β-SiC crystal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β-SiC(110) surface has been calculated by employing the slab and supercell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is characterized by a top-layer bond-length-contracting rotation relaxation in which the Si-surface atom moves closer towards the substrate while the C-surface atom moves outward. This relaxa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Ⅲ-Ⅴ semi-conductor surface.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is atomic rearrangement is that the Si atom tends to a planar sp2-like bonding situation with its three N neighbors and the N atom tends to a p3-like bonding with its three Si neighbors. Furthermore, surface relaxation induces the change from metallic to semiconducting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964.
本文证明了在H_2中存在任意大亏格的单边界的分离的不可压缩曲面,回答了Jaco在[1]中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5.
介绍聚酸砜(PES)材料表面金属化的新方法─化学还原法.将CuCl2含量一定的PES薄膜于一定浓度的NaBH4水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即可制得表面电阻约为100~102Ω/□数量级的导电薄膜。通过XPS证实了表面确实为金属层覆盖。还研究了影响表面电阻的各种因素,探讨了表面金属化机理。  相似文献   
966.
本文通过对气体渗碳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碳在传质过程中表面含碳量,碳浓度分布及渗碳层深度等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7.
基于响应面和重要抽样法的隧道衬砌结构时变可靠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隧道衬砌结构极限状态方程高度非线性,直接采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得到的是几何可靠度,存在较大误差,需进行改进.结合响应面法和重要抽样两种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验算点作为重要抽样法的抽样中心,进而求解结构的可靠度指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抗力随时间衰减的因素,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隧道在服务寿命期限内的时变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时变可靠度指标随着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规律.通过耐久性系数与时变可靠度指标的对应关系,可得到衬砌结构任意时刻的耐久性系数,该系数则是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关键.该方法对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的工程较适用,并且为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8.
基于GPS和车辙的三维路面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定位系统(GPS)和横断面车辙数据的路面三维重构模型.针对GPS和车辙的采样间隔不同,首先采用Cardinal插值算法对非等间距的离散GPS点插值,并按间距需求选取等间距的插值点,然后将序列化后的GPS插值数据与车辙数据融合,构造出在三维空间中用于绘制三角形网格的顶点矩阵,最后实现了三维重构路面的绘制.实验表明用该方法重构的三维路面在路面车辙、坑槽及拥包的检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9.
 利用通用天文软件SKYMap Pro Version 8计算了木星和土星的月视赤纬,将其与ENSO循环及赤道太平洋关键区海温距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明显联系,主要包括:木星视赤纬由正经过赤道变为负时,容易发生EL-Nino事件,而且事件持续时间较长,1980年代及以前发生过3次这样的情况都对应持续较长的EL-Nino事件,1980年代以后的2次EL-Nino事件群发期,其中心都发生在木星视赤纬从正向负转化期间.EL-Nino易发生在木星视赤纬的正极值和赤道附近,而负极值附近很少发生.LA-Nnia事件在1980年代及以前发生在木星视赤纬极值和赤道之间的中间视赤纬区域内,但1980年代以后,则容易发生在木星视赤纬负极值附近.一些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木星视赤纬位置近乎在1条直线上,过去60年中有4条这样的直线,将EL-Nino事件分成4个组,每个组内都准确地由4个事件组成.当土星视赤纬靠近或离开赤道时(大概在±5°~10°),都会有EL-Nino发生,但在赤道区域却几乎不发生EL-Nino事件.  相似文献   
970.
 利用通用天文软件SKYMap Pro Version 8提供的大行星冲日资料和计算得到的各大行星视赤经资料,分析了行星相对位置与ENSO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联系,主要有:三大行星(火、木、土)在3月冲日,有利于在当年发生EL-Nino事件,且火星和木星对应的事件持续时间都较长,特别是木星3月冲日与1990s以后的2次EL-Nino群发期有很好的对应,与土星对应的事件持续较短.火星和木星在8月冲日有利于次年发生EL-Nino现象,土星则不明显.火星和木星在9月冲日容易在当年发生LA-Nina现象,而土星在9月冲日的头一年易发生EL-Nino,次年易发生LA-Nina.对行星的视赤经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关键区之间相互关联的非偶然性检验表明,只有木星和土星存在相关区.木星视赤经相对于Nino 4海温距平大于0的概率呈现偏心结构,并存在2个奇对称区域;土星的对应区相对比较均匀,存在3个偶对称区域,且彼此相差60°,在空间上构成六角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