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4篇
综合类   992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油气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渐变与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质过程作为稳态的、渐变的过程来对待 ,可简化地质问题 ,并且便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但是却忽视了突变过程。石油与天然气从生成到运移成藏再到保存 ,都是处于变动着的沉积盆地之中。沉积盆地所经历的变动既有渐变 ,也有突变。迄今为止 ,研究者们对油气的初次运移、二次运移、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地质过程渐变的假设。基于渐变的定量研究基本上忽视了突变地质过程的巨大影响。研究烃源岩排烃、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藏保存等方面的突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而忽略突变过程可能带来错误。  相似文献   
992.
Based on the migration track of the Silurian oil pools along the faults in central Tarim by the nitrogen compounds and the maturity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ilurian oil pools was totally concerned with vertical migration that faults were the dominant migration channel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geological element,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Silurian oil pools in central Tarim, was the strike-slip fault, which developed from Ordovician to Permian. The future work will focus on conducting a more intens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rike-slip faults for making sure of favorab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993.
文章阐明了在电泳力学迁移模型(EMMM)中,溶质构象参数(Rc)的物理含义,即溶质分子在构象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决定了溶质分子的构象参数不可能仅由几个典型数值所构成,而是一个不小于1/3的实数点的集合.用EMMM模型处理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中的不同类型溶质的实验数据,结果支持EMMM模型中对Rc特性的理论预计.  相似文献   
994.
在国内外致密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川中地区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的解剖,认为桂 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虽然存在多产层特征,但主力产油层位尤以大二亚段最为发育,勘探、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烃储配 置分析表明,平面上处于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是烃源岩生烃增压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必然场所,即侧向近源运移、 充注是此类致密油的主要运聚方式:(1)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处于低压,是油气近源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2)相变 带增加了烃源岩与介壳滩的接触面积,使介壳滩体具有“包裹”特征,进一步增加了油气侧向聚集的效率;(3)发育的 低角度层裂缝,有助于烃源岩排出的烃类顺层向相变带附近介壳滩体疏导。结合最新钻探的GQ1H 井认为,处于烃源 岩突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中的低速异常体是下步有利的水平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5.
一种人口迁移行为的动力学模拟与结构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行为研究一直是复杂系统关注的焦点,其动力学研究主要用以揭示人类行为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人类行为的发生既有个体性也有群体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者.本文在一个二维网格上构建了受自然因素制约的人口迁移模型.结合“推拉理论”,模型中侧重考虑了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迁入地数量及区域间距离对迁移人口规模的影响.利用模型模拟了迁出及迁入区人口及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迁移发生过程中的熵变.结果表明,熵变呈先增后减趋势,说明系统人口迁移行为的发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进程.结合人口规模斑图进一步说明人口理性回迁是引起熵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TCP/IP协议及其在LINUX系统下的实现,分析了网络连接的状态,给出了网络连接状态的提取、网络连接迁移和恢复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集群环境下进程迁移如何透明地保持TCP网络连接这一问题.本文还给出了套接字迁移在MOSIX集群系统上的一个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997.
根据中高渗油藏优势通道孔喉分布特征,建立了具有不同优势通道发育规模的二维刻蚀模型,对优势通道下剩余油微观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改变流线动用方法适应性,初步揭示了优势通道下剩余油改变流线动用机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量化了改变流线动用策略。结果表明,提高驱替速度可使弱优势通道下剩余油大幅降低,而强优势通道变化较小;根据优势通道下剩余油赋存形态、形成机制,将其分成了4类,即死角式、并联式、包围式、绕流式,其中前两类受优势通道规模、驱替速度影响极小,而后两类仅在优势通道规模较小时,才会随驱替速度增加而大幅减小。应以利用与克服优势通道的角度去设计流线动用改变方式,在流线动用方式合理改变时,强优势通道注采比应适当降低,而弱优势通道相反。  相似文献   
998.
999.
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物/水体系中颤蚓的生物扰动过程, 研究颤蚓密度和上覆水pH对颤蚓生物扰动效应及其对Cu和Cd向沉积物迁移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颤蚓扰动作用可显著提高Cu和Cd向沉积物迁移的速率, 且Cu受影响的作用大于Cd; 随着颤蚓密度的增加, Cu和Cd的迁移速率均增大; 酸碱胁迫均可促进生物扰动, 碱性条件下生物扰动作用更显著; 生物扰动促进的物质交换作用可显著增强实验体系对酸碱的缓冲能力, 使体系pH趋于中性、 均一; Cu和Cd的迁移速率同时受体系pH和扰动强度的影响, 总体随上覆水pH值的增大而增加; 生物扰动对Cd迁移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粉质粘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及温度分布特性,采用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仪及低温试验箱,对兰州粉质粘土进行了室内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试验土样采用人工制备兰州黄土,液限33.0%、塑限19.5%。试样直径为10cm、高度21cm;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4%、18.1%、24.6%,干密度分别为1.27g/cm3、1.40g/cm3、1.53g/cm3,不同温度差为7℃、9℃、11℃。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7组试验工作,测试了试样在封闭系统中单向冻结水分迁移及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一定范围内侧壁存在裂缝,裂缝处存在冰透镜体。冻结温度差对试样冻结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温度差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但就含冰(水)量峰值而言,温度差较小时峰值较大。干密度较小时水分迁移量较明显,含冰(水)量峰值较大。当初始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迁移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