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原料,合成了大孔树脂,并研究了交联度、混合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其孔结构的影响。该树脂与间氨基苯硼酸偶联,制得硼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价亲和层析介质,介质的硼基偶联量可达1.036mmol/g。  相似文献   
62.
用批量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均聚乳液,以及P(BA-St)和P(BA-MMA)共聚乳液.实验发现极性相近的PBA和PMMA乳液可以很好地混合,而极性相差较大的PBA和PSt乳液则必须在PSt乳液中补加乳化剂后方能混合均匀.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胶膜硬度及耐水性的研究表明:质量比为11的PBA/PMMA共混胶膜和P(BA-MMA)共聚胶膜的连续相组成相近;而对于同样组成的PBA/PSt共混胶膜,分散在连续相中的PSt所占比例明显高于P(BA-St)共聚胶膜;PBA/PSt共混胶乳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还取决于成膜温度和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63.
本文研究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琼脂糖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顺序对转化率,接技效率等的影响.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接枝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接枝共聚物可溶解于部分有机溶剂剂,并具有良好的热压成型性质.  相似文献   
64.
65.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繁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存在下的结晶行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6.
以APS-TU和APS-U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氰乙基化交联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IR,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U]=3×10-2M,[MMA]=6×10-1M,S:L=4:100,60℃,反应6小时时,G%、E%值最高.用NH2NH2改性后,含-COONHNH2功能基的接枝共聚淀粉对Cu、Cd、Cr、Ph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7.
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中丙烯酸乙酯(简称EA)、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MMA(的残留量,本文采用吹脱毛细管色谱法加以定量测定。作者讨论了温度、氮气流量、盐、溶剂、水等吹脱条件对回收率的关系,从而得到了最为适宜的前处理条件。实样测定表明,EA,MMA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65%和94.47%,变异系数为3.41%。  相似文献   
68.
N,N-二甲基苯胺(DMA)-苄基氯(BC)-醋酸(HAc)体系,可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聚合速率式为:R_P=K[MMA][DMA]~(1/2)[BC]~(1/2)[HAc]°。HAc起催化作用,明显地降低了体系的活化能E_a。测得E_a=36.8kJ/mol。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该体系的聚合速率较DMA-BC-MMA体系快一个数量级。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的1/2次方成反比,且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氧对聚合具有明显而复杂的影响。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69.
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通过甲酰化、希夫碱缩合等反应,制得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2,6-二异丙基苯胺(配体1a)。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配体1a分别与NaH和TiCl4·2THF反应生成相应的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了各中间产物,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1。在三异丁基铝助催化剂作用下,所合成的钛配合物高效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温度为60℃,mMMA:m三异丁基铝:m钛配合物=2000:20:1下反应18h,88.16%MMA转化黏均分子量为34.8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70.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为引发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CPDA引发MMA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04[ACPDA]0.5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86.00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