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超临界水冷快堆结构简化,堆芯功率密度高并且不存在沸腾危机,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先进核能系统.但潜在的正空泡反应性系数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安全问题.本文建立了改进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堆芯模型,并通过对堆芯分区布置,冷却剂密度分层、MOX燃料合理设计、燃料富集度轴向分层布置,blanket组件盒厚度增加及内部通道采用贫铀冷却的方案,获得了负的空泡反应性系数,初步达到了堆芯的安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2.
针对芜湖市区划调整及市域空间开发中存在土地浪费、生态破坏、利用无序、盲目拓展等问题,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收集社会经济和自然属性数据,选择自然本底、生态敏感、城镇建设用地、交通可达性等指标,基于1km*1km的评价单元,从空间开发约束性和支撑性两方面综合评价,采用二维矩阵判别法得出芜湖市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及空间准入理念,实现产业发展布局与适宜性空间的耦合,构建芜湖市"一核三带"产业空间开发格局,为产业布局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许多高校面临着合并、改建、新建等规划问题,合理界定校园功能分区成为校园规划的基本要求.本文基于地理环境的小尺度地域分异理论与土地分级理论等,将山西师范大学校园划分为九个功能区,并测量得出校园内各类型用地面积,分析评价校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为校园规划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4.
根据Huygens-Fresnel的波束管理论,充分利用第1区的有效能量,并利用各个区所贡献的合成场强在焦点处同相的奇数分区,摒弃各合成场强在焦点处反相的偶数分区,导出了平面菲涅耳区板的一维条带的最优分区新规则.从基尔霍夫绕射公式出发进一步研究菲涅耳区板的二维圆环的分区规则.分为标量场(非极化波)绕射和矢量场(极化波)绕射2种情况,得出最优分区与传统分区在短焦距情况下存在差异、而随着焦距的增长渐趋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5.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不仅是古文物之乡,还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景观。为了促进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旅游区划原则,将山西划分为6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和11个亚区,并对其时空发展结构进行了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36.
地质动力区划在鹤岗城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图、卫星照片、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资料等查明了鹤岗城区的Ⅰ~Ⅲ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城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实测地应力的基础上,以查明的各级断块结构为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构造活动的诱发作用。进而将城区划分为构造运动潜在高威胁区、潜在威胁区和一般区,并对城区楼寓、生命线系统的相关防灾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7.
为分析近邻双孔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利用复变函数和Schwarz交替法求解基于土层重力效应且洞室发生收敛变形的地层位移解析函数,通过设置位移约束点对地层位移进行修正,最终获得了土层重力效应下近邻双孔隧道开挖的解析模型。采用该解析模型分析了迭代次数、位移约束及洞室水平变形对地层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迭代次数为2时,计算结果已满足精度要求;设置竖向位移约束边界使地表相对沉降曲线整体发生向下偏移,左侧水平位移约束边界则使相对水平变形向左侧发生一定量的偏移;随着洞室水平变形系数的增大,地层相对竖向变形随之增大而相对水平变形却随之减小,且对两者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基于地层位移判别准则,获得了基于几何近接度和埋深比的双孔隧道的强、弱、无影响分区。  相似文献   
138.
阐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降雨空间分区下多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综合作用的分异规律,为区域内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气象数据、DEM及土壤数据,采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土壤侵蚀量,采用ISODATA聚类方法进行降雨空间分区,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多因子综合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8.78、109.11、86.9、47.52和21.16 t·hm -2 ·a -1 ,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缓解趋势,土壤发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区域大幅减少。2) 植被覆盖度因子在高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高程等因子在2010年低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在2020年不同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则无明显差异。3) 在高降雨区,植被覆盖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2010年在低降雨地区,坡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各驱动因子在不同降雨区的土壤侵蚀高风险区分异规律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变化明显,不同降雨区划中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