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656篇
系统科学   963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68篇
综合类   5736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遗传算法在网上谈判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 8 0年代后期首次出现谈判支持系统至今 ,国外许多学者从不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网上谈判支持系统不仅要为谈判人提供方便的交流媒介 ,更要为其提供合理的协调解 ,以减少冲突 ,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目前 ,对于网上谈判支持系统中谈判解支持的研究 ,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采用的方法仅仅局限于效用函数法、对策分析法以及国内近期研究出的基于兴趣点的选择方案搜索算法等等 .但是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方便、及时地为谈判人提供有效的建议解或方案支持 ,无法满足网上谈判的实际需求 .本文针对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快速寻优、可并行性寻优以及模拟自然进化过程解决最优问题等特点 ,尝试着将遗传算法用于网上谈判支持系统中 ,为谈判人提供对于双方而言满意的协调解 ,对此 ,文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检验 ,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特殊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32.
1 .INTRODUCTIONThe problemof esti 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ing waveusing array signal processing has wide applications inradar ,sonar ,seismology,astronomy and mobile and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s receivedmuch attentionin recent years .Bu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bout direction finding algorithmpays more at-tention to narrow-band signal ,that is to say band-width of signal is far smaller than center frequency ofsignal and so envelop of signal keeps invariant in thesensors of …  相似文献   
33.
Summary Genetically-defined rodent strains permit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ppocampal traits which are of functional relevanc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wo-way avoidance behavior. This is exemplified here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pyramidal mossy fibers (a tiny projection terminating upon the basal dendrites of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 and two-way avoidance learning in about 800 animals. The necessary steps include 1)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traits sensitive to selective breeding for extremes in two-way avoidance, 2) tes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associations found by studying individual and genet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hippocampal traits and behavior, 3) establish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Mendelian crossing of strains with extreme structural traits and studying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uch structural randomization, 4) confirm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manipulating the structural variable in inbred (isogenic) strains,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genetic linkage, and 5) ruling out the possibility of spurious associations by studying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hippocampal trait and other behaviors known to depend on hippocampal functioning.In comparison with the classical lesio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ain and behavior, the present procedure appears to be superior in two aspects: it is non-invasive, and it focuses automatically on those brain traits which are used by natural selection to shape behaviorally-defined animal populations, i.e., it reveals the natural regulators of behavior.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为江苏省重要的乡土树种,野外资源稀缺。南京椴野外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探索,可为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椴5个天然群体[江苏宝华山(P1)、牛首山(P2)、安徽皇藏峪(P3)、安徽蜀山(P4)和浙江天台山(P5)]93个体为实验材料,选用15对多态性EST-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①用15对引物共检测等位基因数(A)总和为96,平均值为6.4,四倍体基因型(G)和四倍体特异基因型(Gi)总和分别为441和251,特异基因型比率(R1)和种质鉴别率(R2)均值分别为45.73%和17.99%。②在5个群体中,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Aloc)和四倍体基因型丰富度均值(Gloc)分别为5.50±2.43和9.41±4.29;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1.43和0.62±0.14。参考各群体GlocHe值,确定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群体为P1和P3。③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30;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群体多样性水平变异来自于群体内(96%)。④聚类和遗传结构Structure分析显示,5个群体可划分为2组(组1包括P1、P2和P5;组2包括P3和P4)。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南京椴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宝华山群体和皇藏峪群体多样性较高,群体扩张可能是以这两个种群为中心,经人类活动迁移至其他区域。但南京椴群体间未形成明显分化,主要是由于植株寿命长,群体缺乏自然更新,加之群体间存在人为种子传播。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建立隔离区,明确优先保护群体、加大植株异交,并采用人工繁育及种质回迁的方式保护南京椴野外群体。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揭示柏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选择优良家系,及其区域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KH)和湖北省太子山林场(TZS)两个试验点的8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为材料,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估算其育种值、遗传力等参数。【结果】柏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08%~13.93%,其中材积的变异最大。子代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地点间差异显著,TZS点的单株材积高于KH点315.79%,且家系与地点间的交互效应显著。胸径、树高和材积具有显著的家系效应,KH和TZS试验点的家系遗传力变幅分别为0.42~0.61和0.58~0.74。KH和TZS试验点分别以单株材积育种值大于CK的10%和45%为标准,各选出6个优良家系,现实增益分别为33.51%和67.95%。利用独立淘汰法,在KH点和TZS点各筛选优良单株17和12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1.38%和40.92%。【结论】8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生长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但家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通过子代家系的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和现有种子园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收集的239份紫薇属(Lagerstroemia)种质和1份黄薇属(Heimia)种质为材料,开展种质种间特征分析和紫薇种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紫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对荧光引物鉴定样品基因型,利用Gene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型数据的读取;对239份紫薇属种质和1份黄薇属种质进行特征位点分析;并利用Popgene、Cervus、NTSYS和GenAlEx软件对227份紫薇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估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紫薇(L.indica)种内的特征位点信息最为丰富,其中15个引物所体现出的特征位点信息中,紫薇都有其独特的位点区别于其他6个种,而在福建紫薇(L.limii)、川黔紫薇(L.excelsa)和尾叶紫薇(L.caudata)中也有部分特异的特征位点是紫薇中没有的;16对紫薇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出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8.93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6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1.459,观测杂合度(Ho)均...  相似文献   
37.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执行器作为智能减振应用系统的核心元件,其结构的优化是决定执行器性能上限及系统控制成效的关键。针对目前MRE执行器优化方法及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文中面向一款横向隔振的MRE执行器,基于其机械结构和有效磁路,以优越磁控性能、低功耗和快速响应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MRE执行器联合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MATLAB和COMSOL的联合仿真,将遗传优化算法和电磁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MRE执行器的优化编程;其次,完成对器件的全局尺寸结构优化设计,使得器件具备优越磁控性能(526.21 mT)、低功耗(44.05 W)及快速响应(5.43 ms);最后,通过搭建测试系统对优化后装配的MRE执行器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了文中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MRE执行器结构,还可为多领域减/隔振应用的共性MRE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混合遗传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混合遗传算法和基本思想,并着重讨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及其应用,表明了混合遗传算法可提高优化质量和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39.
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使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能力,本文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使用遗传算法对模糊子集进行划分的优化方法,并根据模糊控制的特点,给出了改进的编码方法和交叉算子,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应用该方法对锅炉过热汽温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优化方法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多维函数优化的遗传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求解多变量函数优化问题的遗传算法,在此算法中采用了十进制浮点数基因表示方法,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种叠加零均值Gauss随机扰动的变异方法,研究表明,对于满足组件假说的多维函数优化问题,这种遗传算法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