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学脱皮液添加剂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果脱皮液中添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缩短脱皮时间,降低脱皮温度,改善表面光洁度.  相似文献   
42.
许多研究者报道了某些非极性表面活性剂在防止蛋白质低温冷冻变性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就某些非极性表面活性剂对胚胎的防冻作用作了初步探索.方法是分别将不同浓度的两种表面活性剂Polysten20(P20)和SY-glysterML-750(ML750)添加于改进的磷酸缓冲液(PB1)和本研究采用的防冻液(FS:PB1+3mol乙烯二醇+0.25mol乳糖)中,处理小鼠早期胚20min后培养并观察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它们对胚胎的临界安全浓度(CSC).在PB1中,两种表面活性剂的CSC值均为0.5%,而在FS中,则为0.05%.然后将两种表面活性剂P20和ML750分别以0.05%和0.03%两种浓度添加于FS中,以FS作为对照组.在室温下平衡处理小鼠桑椹胚和早期囊胚5min后连同防冻液一起装入塑料冷冻细管中.在液氮蒸气(-170℃)中预冷冻1min后即投入液氮内保存.在38℃水浴中快速解冻并去除防冻剂后在Whitten培养液中培养24h.分别观察和统计冷冻-解冻胚的形态正常率和发育率.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冷冻-解冻胚形态正常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添加0.03%P_2O或ML750的两  相似文献   
43.
采用一种新的泡沫分离技术处理NO_x废气.在泡沫分离塔中,以含有A-912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尿素溶液对NO_x进行吸收条件试验.经一级处理,吸收率达93%.  相似文献   
44.
Trans-[Cu(glyo)2(H2O)]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s about 20-30 nm were prepared by onestep room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rans-[Cu(glyo)2]nanorod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00 to 150 nm and lengths up to several μm were also prepared by one-step room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suitable nonionic surfactant PEG400.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XRD, TG, SEM and TEM,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5.
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胶束的情况。考察了链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能力、聚集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尾基-溶剂间、尾基-尾基间的作用能越大,越易形成胶束,所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而头基-溶剂间的作用能对胶束的形成影响不大。CMC随表面活性剂链长的增加而降低。胶束在溶液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形成大胶束→大胶束分散为小胶束→小胶束再长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6.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表面活性剂作模板,用曲拉通X-100为辅助模板剂,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在较短时间内合成了具有立方介孔结构的MCM-48.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3种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2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辅助模板剂对介孔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孔径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48的孔径随着合成所用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增长而增大,并且加入的高分子辅助模板剂可以增大介孔分子筛的孔径,同时降低了其结构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47.
利用聚丙烯酸(PAA)和聚丙烯酸钠(NaPAA)的水溶液作为溶剂,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高分子溶剂中的相对粘度ηr,结果表明:对PAA溶液来说,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其ηr经历了迅速下降、保持恒定和迅速上升直到溶液中出现沉淀的过程;对NaPAA溶液来说,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其ηr虽然同样经历了迅速下降、保持恒定和迅速上升的过程,但是NaPAA溶液ηr上升幅度显著减小.当NaPAA中和度达到0.042时,NaPAA溶液ηr上升的幅度完全可以忽略,溶液也不出现沉淀.溶液中高分子链电荷密度的不同是导致PAA和NaPAA与CTAB在溶液中聚集行为不同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PAA溶液和NaPAA溶液ηr对CTAB浓度依赖性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NiCl2.6H2O、Na2S2O3、硫脲为反应物,制备了金属硫族化合物NiS纳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NiS纳米晶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六方晶系的NiS纳米晶;同时采用不同硫源及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49.
采用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分别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工艺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较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0.996,接触角为103.4°.建立了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与硫酸钙晶须的作用模型.得出的结论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硫酸钙晶须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含碳纳米管悬浮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中加入碳纳米管制备了含碳纳米管悬浮液(纳米流体),研究了几种典型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及乳化剂OP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静置和离心分离等手段研究了其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未加表面活性剂时碳纳米管不能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而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能够稳定存在数月,而且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最好.在3种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时碳管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