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泡沫分离法除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泡沫法分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个平衡级,气液比为1:5,停留时间为35-40min时,脱除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12.
偶联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双水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l2—3—l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约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变化而线性改变。双水相的表观现象也因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不同而异。采用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双水相中两相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胶团和囊泡可以共存。偏光显微照片显示该系统有独特的液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
乳状液型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状液型液膜法是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制乳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油内比、试剂比、搅拌速度是影响制乳工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u-Ti合金较低温度时效的胞状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效胞状反应经历了调幅分解、有序化等过渡过程.过饱和固溶体先通过调幅机理分解为贫、富溶质区,然后富溶质区发生有序化,形成亚稳有序相Cu4Ti(Dla型),最后发生胞状反应,亚稳有序相转变为同成分的斜方晶系平衡相,基体贫化为极稀浓度固溶体.低温时效胞状组织或者由调幅组织直接析出形成,或者通过调幅组织中亚稳相的粗化和平衡相的重组来形成,后者不同于经典的胞状反应.  相似文献   
15.
选用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测试对象,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测定加入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检测下限的影响。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PB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有较明显的增敏作用。使电极的检测下限降低,响应时间缩短,稳定性变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制备高含固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所涉及的乳化技术,选择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TX-10,TX-20,TX-30,对其在高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及TX-30的乳液流变性作了研究,分别确定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的水/单体(W/O)乳液所需的水/单体摩尔比及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同时,对TX-30较TX-10更易制得稳定的W/O乳液现象作了探讨,其原因是在表面活性剂浓溶液的状态下,TX-30由于亲水链发生卷曲,而TX-10由于亲水链可以较充分伸展,使两者的亲水链的有效长度发生变化;对TX-30的乳液流变性的研究表明,随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其胶束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自行研制的电导池检测器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磷酸钠和松木钠分别在石英砂和油砂上的脉冲一应答曲线,并用富里叶分析法求出不同温度和不同流速下.上述体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而的吸附平衡常数和传质系数.研究了温度和流速对阴离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成岩矿物体系吸附和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显色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在混合表面活性剂平平加(Pergal O)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与锌(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5×10~4L·mol~(-1)·cm~(-1)。方法用于直接定人发中的锌,变异系数(RSD)在0.47%~1.16%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7%~103.2%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和失重法研究了月桂酰胺甜菜碱和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在硫酸溶液中对碳钢的腐蚀化学行为和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它们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月桂酰胺甜菜碱优于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它们属阳极控制型缓蚀剂,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属化学吸附,在不同咐区间分别遵循Temin和Frumkin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20.
改性土壤对地下水中苯系污染物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土壤对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系污物苯、甲苯、二甲苯的吸附.获得了两种改性土壤对苯系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长链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后的土壤,吸附水中苯系污染物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其改性后土壤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有机阳离子的性质,同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