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塔里木石油公路沿线风成沙特征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塔里木石油公路沿线风成沙的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和石英沙表面特征及其区域变化.研究表明,公路沿线风成沙以极细沙为主,但是受到下伏沙源性质、风沙活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段风成沙的平均粒径和分选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风成沙矿物成分与下优沙物质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同样由于各区段地貌发育史不同,风成沙矿物组成和不稳定矿物含量也有明显的区域分异;风成沙石英颗粒多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圆度和球(?)都很低,表面有较多冰川作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2.
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乌天麻次生块茎(箭麻)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包含36种成份,20种成分已确定,大约占总质量的76.392%.乌天麻中主要是4-甲基-苯酚(20.409%)、苯乙烯(12.607%)、1-甲乙醚十六烷酸(8.842%)芳香醚(6.038%).用乌天麻挥发性成分进行的抗菌试验表明: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对包括米曲霉、黄曲霉、小麦纹枯病、茶轮斑病和青霉在内的部分植物病源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这将为天麻挥发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琵琶甲属(Blaps),在云南民间用于一些疑难病症和常见病的治疗,近些年来对它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喙尾琵琶甲的分布、生态、化学成分分析和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喙尾琵琶甲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三氯化铝与黄酮类化合物作用后,生成黄酮的络合物为黄色,以芦丁为标准品,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用50%乙醇分别对榅桲籽和香梨籽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及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榅桲籽与香梨籽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96%,1.38%。  相似文献   
105.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茯苓在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评述了茯苓的中医研究理论,主要化学成分,在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对茯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Z3-1号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对羟基氧代吡啶、尿嘧啶、胸腺嘧啶、β-谷甾醇和尿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金果榄中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了15个化学成分,确定了金果榄所含有的5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38.94%、顺式-13-十八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4.97%、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8.77%、硬脂酸质量分数为5.94%、十七烷酸质量分数为3.12%.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从鞭打绣球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为齐墩果酸(1),β-谷甾醇(2),紫丁香苷(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熊果苷(6),草夹竹桃苷(7),反式肉桂酸(8),顺式肉桂酸(9),丁香醛(10).其中化合物3~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10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IC_(50)值分别为(68.93±6.20)μmol/L、(71.77±6.46)μmol/L.  相似文献   
109.
以鱼腥草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鱼腥草茎叶和根的黄酮含量分别约为1.8、0.3~0.4。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利尿、通便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鱼腥草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基础的分离实验出发,将核磁共振波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引入实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分离技术的同时,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