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34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石杰小说中具有大量的残缺人物形象。苦难、神秘、和谐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承受着命运的捉弄、他人的歧视以及道德与本能的冲突所引发的痛苦,令读者产生同情和怜悯。他们的相貌习性、感知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又呈现出神秘性,给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安详的生活情态、对生死的顺应和与自然之间的融洽更为小说增添了和谐美,强化了作品的认识和审美功能。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作者对底层人的关怀之心及其所受到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藏族小说旨在穿越历史探寻规律,挖掘藏民族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着力表现藏族百姓的人性美、藏族英雄的崇高美和青藏高原的神奇美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43.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写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44.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系数分析区分析间低频振荡的新方法:通过构造能量函数,提出了能量系数的概念,并根据当前工况下的能量系数来分析低频振荡;同时提出了模式能量的概念,来分析两台发电机之间的能量交换行为.通过分析4机2区域电力系统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文化因素既是满-通古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蕴含着东北边疆地区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内核。以满-通古斯文化为视阈研究迟子建小说,不但可以系统地挖掘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还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像和风格特色。因此,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进一步探寻了东北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层文化和精神维度,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6.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借助诗歌描写来进行的;因此,考量林白小说诗性语言的修辞成因,隐喻作用不可或缺。林白小说的诗性语言以陌生化和空白点为读者带来一种语言延伸的审美体验,这种诗性语言不仅是中华民族语言诗意血脉的传承,也是推动文学风格演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48.
不唯一且附加态正则情形的生灭过程的轨道结构异常复杂,利用It?游程理论研究了此类生灭过程的具体构造,回避了传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9.
论及浙东文化性格时,人们往往偏重于突出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刚健、雄强的一面,而常有意无意地忽略浙东文化刚绝、勇武主导下性格质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其实,浙东文化始终是在刚强的"剑气"与柔婉的"书气"互动相制中发展前进的,而在其滋养下的浙东乡土小说,无疑是这两种范式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50.
该论文以问题为纬度研究风格和语言的关系,考察风格的发生、定义、构成与消亡,特别是现代中外文学中风格存在的显与隐。文章表面是研究风格的理论问题,而目的却落在中国小说语言文学性、经典化的构成元素上,及风格语言的得与失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