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综合类   29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CaO-SiO2-P2O5-H2O系统中CBC材料的原料配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溶胶、磷酸和硝酸钙为原料,以18种不同化学成分的原料配比分别合成了CaO-SiO2-P2O5-H2O系统中的CBC材料。引入磷率(PM)或硅率(SM)及氧化钙标准值(CSt)的概念,综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的分析,以测得的劈裂抗拉强度指标为依据,对材料的配料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欲制得高劈裂抗拉强度的材料,应控制PM为2.0-3.0,CSt为90 ̄105,或化学组成范围为:CaO,53.  相似文献   
222.
本文研究了 Cr、M n、V、Ti等合金元素对低碳钼硼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份为0.15~017%C,0. 5%Mo,0.003%B,1.2~1.6%Cr,1.6~2.0%Mn的贝氏体钢.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内(400~1.98℃/min),可以得到完全的粒状贝氏体组织,抗拉强度σb> 1120MPa,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焊接性能及简易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223.
本文从唐山地方群采铁矿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论述了强化行业归口管理的客观现实性,就地方群采铁矿的特珠性,阐明了强化行业管理的必要性。文章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实施地方群采铁矿的行业归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24.
1986年,Goodwin等人对环氧乙烷与HCN的氢键络合物进行了实验测定,给出氢键键长ι(O—H—C)=3.035(?),∠H_5O_3X_2=127.8°(确定氢键的方向)。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用理论计算结果来解释实验所给出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HF/3-21G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在HF/3-21G水平上,采用能量梯度法优化得到环氧乙烷与氢氰酸的氢键络合物的结  相似文献   
225.
结合工程实践,对现浇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环梁施工中原材料、施工工序、预应力筋穿束、张拉程序、灌浆等关键技术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26.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技术提高钢结构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碳纤维加固钢结构的方法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碳纤维加固钢结构,给出了应用该技术加固钢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钢结构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27.
浅谈加强和改革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在整个科研系统中的重要性,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和改革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28.
间隙对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和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搭接长度为12.5mm的单搭接接头搭接区域预留间隙对搭接强度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的位置对搭接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与连续胶层相比,胶层中部一定宽度的间隙虽然使名义强度降低,但对于提高单搭接接头的实际强度有明显的作用,剪切强度最大值可比连续胶层接头增大约60%,而胶层端部预留间隙却使名义强度和实际强度均显著降低,对两种接头进行了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指出最大应力仍然处于胶瘤端部附近,间隙位置对应力的峰值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从结构变形分析着手,建立了不同布筋形式下简支梁在正常使用荷载阶段体外预应力筋伸长的计算模型,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编制了基于能量原理的Windows应力增量计算程序SICPEM,并运用该程序计算了6根试验梁和体外预应力筋水平自由长度,计算的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试验结果之比的均值为0.895,标准差为0.013;计算出水平体外预应力筋可以忽略二次效应的长度为梁高的10倍,与相关文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30.
在6根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柱的拟静力试验基础上,采用ABAQUS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将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对二次受力下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进行参数扩展分析,探讨初始应力水平对加固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应力对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当初始轴向应力水平低于0.75时,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随初始轴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轴压比达到0.75时,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达到最大.初始轴向应力水平大于0.75后,抗剪承载力不再随初始轴向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加固工程中应根据不同初始受力来考察柱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