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0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采用乙醇浸润萃取制备韭菜叶及韭菜籽醇提物,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韭菜籽及韭菜叶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韭菜籽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PC50为0.501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PC50为0.794 mg/mL。韭菜叶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PC50为0.540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PC50为0.496 mg/mL。  相似文献   
143.
春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郑单18和中间型玉米品种中单9409、农大108,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的形态特征、出叶速度和功能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不同叶组的出叶速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存在差异,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中下部叶片伸出时间延长,而上部叶组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下部叶片的长度呈增大趋势,但宽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降低,上部叶片在较低密度时,长度和宽度降低,较高密度时出现部分回升现象。春玉米叶片的长度、宽度与叶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植株中部叶片的宽度和长度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基部叶片最小。春玉米植株基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短,其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春玉米中部叶组的非功能期时间长度呈下降趋势。植株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基部叶组的功能期长度〈上部叶组的〈下部叶组的〈中部叶组的。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均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4.
145.
石蜡制片是观察植物组织构造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介绍了石蜡制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黏片、制片等步骤.  相似文献   
146.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酮类化合物是竹叶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竹叶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柿叶黄酮的降血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lester,L-NAME)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研究柿叶黄酮对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柿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0mg·kg^-1·d^-1,40mg·kg^-1·d^-1,80mg·kg^-1·d^-1)、卡托普利组(10mg·kg^-1·d^-1)。每周测大鼠尾动脉压,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Ang)Ⅱ的含量。结果显示,柿叶黄酮能明显降低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血压(P〈0.05),并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N0含量上升[(77.15±15.14)μmol·L^-1vs(30.77±10.62)μmol·L^-1,P〈0.01],血浆ET含量降低[(56.21±9.23)pg·ml^-1vs(87.28±11.75)pg·ml^-1,P〈0.01],血浆AngⅡ含量降低[(503.4±33.40)pg·ml^-1vs(666.62±33.45)pg·ml^-1,P〈0.01]。柿叶黄酮可能是通过增加内源性舒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和减少内源性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发挥其抗高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不同生育期菊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田间栽培的秋菊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不同生育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相对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祥云”与“唐宇金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祥云”糖含量高于“唐字金秋”,但“唐宇金秋”淀粉含量在各个时期均高于“祥云”;从绿蕾期到末花期“祥云”的SOD活性始终高于“唐宇金秋”,中花期“祥云”叶片中SOD活性较“唐宇金秋”高24.1%;两个品种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祥云”明显高于“唐宇金秋”,如末花期“祥云”较“唐宇金秋”高175.9%.整个测定时期“祥云”和“唐宇金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状态,各个时期“祥云”高于“唐宇金秋”.晚花品种“祥云”在开花过程中叶片具有较高的SOD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可能是其花期较晚且具有较强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珙桐与光叶珙桐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氢化钾染色法对珙桐和光叶珙桐进行CAT酶谱分析;用碘量法进行CAT酶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珙桐有酶带两条,Rf值分别为0.74和0.90,CAT酶活性为0.40824mg·(g·min)-1;光叶珙桐也有两条酶带,Rf值分别为0.76和0.93,CAT酶活性为1.3608mg·(g·min)-1;表明珙桐和光叶珙桐在遗传特性、生物进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光叶珙桐代谢比珙桐旺盛,先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抗逆性更强,为珙桐种质生化分析、植物学分类及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0.
以大豆叶片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象素点的计算叶面积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delphi 编程识别像素点颜色,进而求出叶片包含的像素点数及其面积值.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比,可以证明,利用像素点计数的方法来求区域面积,不仅简单,而且也是对原始模拟区域面积的无偏和一致的最好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