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研究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采用非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利用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宫洞微生物的16S rDNA 和ITS相关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洞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不同季节对洞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相应可培养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洞穴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继而引起土壤菌群结构的改变,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菌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非培养微生物的群落分布,根据其基因组信息,调整培养条件将可能有助于实现未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化.  相似文献   
32.
 后和睦山铁矿生产中发现,相邻进路中间的脊部矿石在下一分段难以回收,而冒险在中间增加一条进路以提高回收率的思路又增大了危险性。本文运用椭球体放矿理论,找到了导致该铁矿脊部残留矿量多的原因,并优化了进路间距。基于矿岩散体的整体流动特性,分析多漏斗放矿时的松动椭球体形态,并结合该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生产数据,最终反推得到相邻漏斗松动椭球体的空间形态关系,为优化进路间距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铁矿松动椭球体短半轴bs与放出体短半轴b 之间的关系为bs=1.82b;bs的范围是5.90~7.96 m,即相邻漏斗松动椭球体不相互影响或相切是导致该铁矿存在脊部残留的主要原因;进路间距以8~10 m 为宜。该方法为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分析存在脊部残留的原因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3.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34.
碳酸盐岩储层中溶蚀孔洞和断裂的精确成像是地震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某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为例,在精细的叠前预处理和逆时偏移的基础之上,利用束波变换技术,对研究区的地震数据进行了不同尺度的分解和重构,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束波变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溶蚀孔洞和断裂的成像效果,小尺度的束波变换适用于溶蚀孔洞信息的提取,而大尺度的束波变换更有利于增强断裂的清晰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地质体的大小来选择合理的尺度参数。  相似文献   
35.
针对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黄土窑洞工程,按土的弹塑性理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选取土性参数范围和实际窑洞尺寸等,使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窑洞模型,讨论黄土土性参数γ、c、φ值以及窑洞的宽度B和立壁高度H1对洞周土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洞周土体最大和最小位移分别出现在窑脸所在平面底边中点和拱顶处;土性参数中重度γ对洞周土体位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土体黏聚力c和土体内摩擦角φ;窑洞几何参数中宽度B对洞周土体位移的影响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36.
洞库类目标是高价值识别目标,针对洞库类目标样本数据难以获得、样本内部数据相似度较高、人工设计识别特征方法局限性较大、普通深度网络需要海量数据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元学习和深度卷积网络的元-卷积网络(MCNN),并融合持续学习理论的洞库类目标识别方法(MCNN-LLS).首先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元学习的理论建立元-卷积网络,该网络可利用旧知识指导新知识的训练,利用小样本数据即可训练得到识别能力较高的深度洞库模型;然后融合持续学习理论,建立持续学习系统(LLS),设计专家审核模型判别深度洞库模型的识别结果,并引入潜在任务、模型异步更新等方法,达到模型持续学习、持续更新的效果.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所需样本数量少,对洞库类目标识别准确率高,且识别能力可随识别过程中新数据的积累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7.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drip waters to moder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s is key to the reconstruction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leothem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 four active cave systems were analyz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escence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types of DOC were mainly of fulvic-like and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s, both in soil waters and cave drip waters. The intensity of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C, suggesting that the DOC of cave drip waters was derived from the overlying soil layer of a cave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ave systems,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for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of cave drip waters in Liangfeng cave system that had forest vegetation was smaller and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s longer, while it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By contrast,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or that in Jiangjun cave system that had a scrub and tussock vegetation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tion, while its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s shorter. This implies that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overlying a cave appears to be a factor affecting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drip waters.  相似文献   
38.
岩溶洞穴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洞穴中的土壤作为一类洞穴沉积,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利用洞穴土壤来研究水土流失的成果还很少.2010年8月、9月在贵州毕节、清镇、花江的三个洞穴和一条地下河中采取了洞穴土样,然后在室内用比重计速测法对洞穴土壤进行了颗粒分析并将其与地表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洞穴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远高于地表土壤,土壤通过...  相似文献   
39.
青眉山溶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青眉山溶洞的形成及出土文物情况,重点分析了其洞穴喀斯特旅游景观的类型及其成因.依据特尔菲法建立的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青眉山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描记在云南省泸西县阿庐古洞地河中采到的高原鳅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阿庐高原鳅,新种与云南高原鳅相近但有下列特征可明显区别:①新种前段略平扁,体长为体高的10.6倍;②尾较细,体长为尾柄高约14.8倍;③眼小,趋近于盲眼,头长为眼径的180.0倍;④鼻瓣发育成鼻须状;⑤尾叉形;⑥体表裸露无鳞无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