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4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通过对中山市东升镇东锐电镀有限公司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造,对原处理工艺不达标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后新的处理工艺,经过一年的运行实践,新工艺运行良好,得出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应针对生产废水的收集情况统筹考虑处理工艺,各别环节各别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
钕铁硼磁体在有机电解质中的电镀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钕铁硼磁体自AlBr3和KBr的烷基苯溶液中进行铝的沉积(包括电解质的制备).结果表明,电流密度0.5A/dm2时可获得银白色、细晶致密、纯度较高、有良好结合力和防腐蚀性能的铝镀层  相似文献   
53.
利用Cr(VI)和Cr3+各自的吸收光谱曲线及其相互影响,研究了电镀车间直排废水中相应的Cr(VI)和Cr3+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并分别确定了它们的具体测量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碱性条件下,Cr(VI)和Cr3+浓度分别在0~180 mg/L和0~2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好,完全满足对电镀车间直排废液的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54.
采用中和沉淀法,以Na2CO3作脱杂剂一次性脱除农用硫酸铜中Pb,Zn,Co,Ca,Ni杂质,使之达到电镀用硫酸铜的质量要求.讨论了pH值、溶液起始浓度、溶液浓缩密度和过滤速度对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4.0,溶液CuSO4起始质量分数为30%,浓缩液密度为1.320g/cm3和慢速过滤的条件下,可使产品中的w(Pb)≤0.0005%,w(Zn)≤0.0005%,w(Co)≤0.0005%,w(Ca)≤0.0010%,w(Ni)≤0.0020%.同时采用与小试验相同的工艺流程与条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产品质量达到小试验产品指标,产品为蓝色有光泽晶体,结晶颗粒均匀,符合电镀用硫酸铜要求,证明该脱杂工艺路线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便,容易实现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5.
黄长山  张宏图 《河南科学》1992,10(3):264-270
通过分析操作条件对电流效率和镀层厚度影响的方法,研究了草酸体系三价铬电镀铬的工艺,并详细论述了镀液组成中各成份的作用.测试结果表明:草酸体系镀三价铬工艺电流效率高、镀液稳定性好,镀层增厚效果明显,连续电镀能够达到7.1微米。  相似文献   
56.
57.
化学法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及药剂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热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作氧化剂,Na2S和FeSO4作还原剂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了Na2S和FeSO4的最佳药剂比:Na2S为80%~90%,FeSO4为10%~20%,Na2S FeSO4比单独使用FeSO4少产生60%~70%的污泥,该工艺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8.
通过采用吸附及再生的实验方法,针对性地研究了NDA-36树脂对龙溪电镀基地实际废水中铜、镍离子的富集回收效果。结果显示,NDA-36树脂在p H依次为3、5,温度为313 K时,对Cu(Ⅱ)、Ni(Ⅱ)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Langmuir等温方程对等温吸附线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拟合分析结果表明NDA-36树脂对Cu(Ⅱ)、Ni(Ⅱ)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1.971mmol/g和1.130 mmol/g。动态吸附条件下,当出水分别为3 BV、1 BV时Cu(Ⅱ)、Ni(Ⅱ)的依次穿透点。再生实验使Cu(Ⅱ)、Ni(Ⅱ)再生液最高浓度分别提高到了初始浓度的2.5倍、1.75倍,且回收率均接近100%。该实验为NDA-36树脂在龙溪电镀基地铜、镍的回收工艺提供了实验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9.
用Ni,Cu,Fe和玻璃碳电极,研究了非晶态铬电镀过程中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化学特征,发现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势与电极材料密切相关,在金属电极上还存在着新相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新相形成主要是钝化膜中的铬离子还原为金属铬,这为后继的铬电沉积提供了晶体生长中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对在ABS塑料上电镀Cu/Ni双镀层的方法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重点研讨了塑料的镀前预处理及电镀铜工艺。同时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性能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用ABS电镀Cu/Ni材料做电子仪器的外壳,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