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论证了用一个动力调谐陀螺和两个加速度计进行井下测量的的可能性,为把惯性导航技术用于民间测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介绍了带式行星─差动轮系无级变速器的组成,详细地分析了其在调速和功率输出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设计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3.
该系统特点是通过EPROM控制一般的电压型逆变器实现PWM变频调速并按风机特性通过定子电流调节实现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以DSC法及对淬冷试样进行X射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β-W在氢中和氩中向α-W的转变过程。非自然β-W在纯氢中升温时,约在280℃失去所吸附的氧,其解吸热为71—75kJ/molO_2。β-W至α-W的转变温度约为520℃,转变热为-14kJ/mol。这一转变过程并不一定要经由生成WO_2的阶段。在纯氩中这一转变温度要比在纯氢中高。将β-W看作是由溶解氧所稳定的一种钨的亚稳相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5.
 采用薄膜brick-wall模型,运用WKB近似,计算了缓变动态Reissner-Nordström黑洞的标量场的熵.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选取截断因子,仍可得出黑洞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信息系统的敏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企业需要具有敏捷性的信息系统支持其在无法预测的、持续、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从关注信息系统的敏捷性特征,定义了信息系统敏捷性概念并把它细化拓展为处理敏捷、沟通敏捷、重构敏捷和决策敏捷四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形式化工作,给出了便于研究这四个方面敏捷性的系统框架,分析了支持信息系统敏捷性的关键技术和相应软件开发方法、模式。结果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详细分析了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产生换相重迭的影响,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使网测电压波形畸变而产生的公害,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周期激振力法控制欧拉动弯曲问题的混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周期激振力法,对欧拉动弯曲问题中的混沌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激励频率或激励幅值,均可以控制系统的混沌运动而得到稳定的多周期振动结果。  相似文献   
119.
PLM系统中的设计变更管理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包括功能缺陷、设计错误、结构改进、用户需求改变、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开发的条件改变等,分析了设计变更中变更流程、变更执行和文档管理等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论述了设计变更管理与PLM(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系统的关系,认为PLM系统是实施设计变更管理的基础,设计变更过程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过程。阐述了设计变更管理的详细过程,指出设计变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变更成本、提高变更效率和减少变更错误,提出了以PLM系统为基础,以变更过程为主线的设计变更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0.
在研究林业站职能转变大背景的基础上,从林业站的工作目标、林业生产过程两个方面对林业站职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业站的部分职能已经无法与其自身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提出了基层林业站职能转变的方向,指出林业站进一步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