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410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煤矿采空区变形监测的目的,阐述了垂直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从虚功率原理导得虚力功率方程。此方程能够用于计算构件的变形。本文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某化肥厂废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壳体局部发“红”和鼓胀,采取应急措施淋水降温,并按国家标准GB150-89及JB4732-95进行壳体局部变形后的安全评定,评定结果表明,该设备可继续运行,保证了全厂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使用至次年年中厂大修时才停车检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在沿海软土地区修建高重大建筑物,以及海洋工程中大型采油平台的建造中,所使用的桩一般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而长径比较大的桩易使桩侧土出现软化.当桩侧土出现软化后,使用常规设计方法确定的桩基承载力偏于不安全.基于修正的双曲线模型,推导了适用于桩侧土出现软化时群桩变形研究的计算公式.利用该算法能正确预估桩侧土出现软化后群桩的p-s曲线,从而为合理确定桩侧土出现软化时群桩的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将该算法用于预估桩侧土出现软化后的现场实测群桩变形曲线,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织物变形仿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织物变形仿真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变形约束技术.在建立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受力分析得到织物变形的动力学方程,采用Runge-Kutta算法结合变形约束求解其方程,实现了织物变形仿真.用很少的运算时间取得了满意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本弹簧质点模型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WA709产品回转托架焊接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焰校正的工艺方法,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7.
根据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钢轨设计廓形,考虑车轮逆向-侧向通过翼轨?心轨时轮载转移引起的冲击荷载和材料塑性变形,将心轨塑性变形结合到裂纹萌生和磨耗共存发展预测方法中,预测了心轨裂纹萌生。分析发现,心轨顶宽35~40 mm为承受轮载转移的最不利位置;该位置的表面材料在冲击荷载下发生塑性变形,其应力应变明显降低,直至在一定轮载次数下达到稳定状态,这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为0.087 5~0.092 5 mm,延缓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心轨疲劳损伤最大值位于轨头亚表面,顶宽35和40 mm处的裂纹萌生区域分别在心轨表面垂直向下1.2和1.5 mm、从轨顶中心水平向工作边一侧4~5 mm和1~2 mm的位置。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分别为1.63×106 t和3.97×106 t。  相似文献   
998.
为改善本构模型对循环变形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随动硬化律。在该硬化律中,背应力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3部分,并且每部分都符合“A-F”硬化律的演化形式(即包含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在长程和中程背应力中,动态恢复系数逐渐演化以描述大变形瞬态包辛格效应,并且系数中引入了棘轮系数以描述材料的棘轮行为;在短程背应力中,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分别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只在反向屈服发生时起作用以描述小变形下反向屈服塑性模量降低的行为。在单调加载时,该随动硬化律可以积分为一个反双曲正弦函数,并且调控单调加载响应、棘轮变形演化和滞回环形状的参数互不耦合。基于该随动硬化律,在次弹性大变形框架下建立了循环本构模型,并考察了其对棘轮变形和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9.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添加少量C原子的非等原子比CoCrFeNi高熵合金进行热变形处理.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1123K,应变速率为0.1s-1时,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变形晶粒,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晶粒边缘开始出现细小的等轴晶;当变形温度为1223K时,其组织全部为等轴的再结晶晶粒.当变形温度大于1223K时,晶粒开始出现明显的长大现象.利用Arrhenius模型及Avrami方程,建立了CoCrFeNi高熵合金的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对应的再结晶激活能为526.078kJ·mol-1.  相似文献   
1000.
组合杂交Wilson矩形单元的加权能量正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杂交元方法解的稳定性,建立了热传导方程的基于区域分解的组合杂交有限元方法,给出了单元上温度梯度插值为线性、但温度插值为协调双线性插值与Wilson非协调二次插值之和的组合杂交矩形单元.不同于对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非协调温度插值的梯度(热流)与分片线性温度梯度插值加权能量正交,并且分片线性温度梯度插值的散度(热源)与非协调温度插值加权能量正交.组合杂交矩形元刚度矩阵等同于协调的矩形双线性元刚度矩阵,即非协调部分无温度增强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