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82篇
系统科学   341篇
丛书文集   77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52篇
综合类   3709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针对阿姆河右岸B气田广泛发育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气水关系复杂所造成的单井合理配产难题,通过因素综合分析,将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概括为物性因素、裂缝因素和底水因素;并建立特征参数对其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析特征参数与气井产能的关系发现: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影响气井的无阻流量,储层各向异性、裂缝发育程度和水体活跃程度主要影响气井的配产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井分类;并给出了相应气井的合理配产比,为气井合理配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决煤层气砂岩气共采时层间干扰问题,达到准确预测煤层气砂岩气混合气藏产能的目的,基于煤岩双孔单渗模型和砂岩单孔单渗模型,以及煤岩与砂岩层间窜流模型,构建了考虑层间窜流条件下煤层气与砂岩气合采的数值模型,并对影响合采产能和层间窜流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提出了变井底压力梯度排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初始孔隙压力的变化主要引起开发早期层间窜流的变化,而砂岩层原始孔氏压力的变化对层间窜流影响很小。当仅在井筒附近存在层间窜流时,层间窜流阻碍低压层流体的产出。当仅在远离井筒处存在层间窜流时,层间窜流会有助于合采效果。井底流压下降幅度与梯度变化对煤层气/砂岩气合采井的排采曲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93.
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和边水存在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透过可视化的实验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流线变化特征。为此共设计了6组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以及边水存在时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一注两采稳定注水开发时会形成井间滞留区,这部分“死油区”可通过交替采油的方式重新动用;同时对三种非均质情况下的渗透率级差组合进行了评价;当存在边水时,流线分布较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发现均质边水模型的采出程度更大。通过物理模拟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极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有效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马贵阳  吴明  胡志勇  王金岩 《实验室科学》2012,15(4):128-130,133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革现有生产实习的单一模式,采用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的具体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室外综合实验环道,结合模拟仿真实习系统、多媒体实习资料和企业厂区的现场实习,构成了"多层次多阶段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使得生产实习层次清晰、任务明确,缩短了厂区实习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效果。总结了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对今后的具体改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郑郁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30-131,140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教学的创新、教学科学研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都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训场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拓宽思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以及多种形式并存且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控制X气田生产压差主动防砂可以达到有效防砂的目的,但技术人员仍没有合适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模型.优选"M-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考虑影响X气田出砂的3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验测试数据对"M-C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泥质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新模型.对现场10口气井验算表明,计算精度提高了13.9%.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开发了基于双机冗余的兰炭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工控机、PLC、仪表和以太网,构成IPC+S7-300PLC和智能仪表+工业以太网的双机冗余监控系统.系统实现了兰炭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与优化控制,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8.
为解决高校数字媒体制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设备无法升级扩展、功能单一、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结合最新的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媒体制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剥离院系、专业、课程、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之间的绑定关系,构建池化的教学网络架构,集中建设安全、高效、稳定、具有海量计算能力的全校共享的数字媒体制作云计算资源中心,满足全校数字媒体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9.
考虑约束条件的油藏生产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藏生产优化是把对油藏生产体系的控制描述成一个最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油藏生产的最优控制。首先利用数值方法得到目标函数的近似梯度,然后利用投影梯度方法将近似梯度投影到可行方向上,在可行方向上进行线性搜索,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通过计算案例,对两种近似梯度方法的优化效果与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的梯度的优化效果进行对比。优化得到的调控方案可以满足约束要求,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大幅度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和部分子模型,研究了相对论质子-质子碰撞产生的大横动量光子.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中,大横动量光子的产生源主要有康普顿散射、夸克-反夸克湮灭、胶子夸克单圈以及部分子散射末态的光子碎裂等.理论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各能区质子-质子碰撞产生的光子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