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实时监测煤地下气化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S7-300PLC和Fame View组态软件,设计了煤地下气化实时测控系统。为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现场监控主机采用双机冗余配置,通信网络采用了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对供风机和引风机实现了PID控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煤地下气化生产参数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热网首站监控系统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现对首站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上位机监控采用IFIX3.0组态软件,下位机PLC编程采用CONCEPT2.6软件,上位与下位之间为冗余以太网通讯,实现了运行人员在上位机对运行设备的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3.
自动配料系统既能提高配料生产的效率和配料精度,又能解放劳动力、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以PLC为核心控制器的酿酒自动配料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PLC与触摸屏通信实现人机交互,PLC通过485总线实现称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上料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具有配方加密设置、按配方自动配料、定量输出和实时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了酿酒原料的快速、高精度的配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北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集输联合站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要求,研究了基于智能网络化的联合站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构成联合站生产工艺参数与设备状态监控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实现了联合站生产过程安全监视监控和生产事故预警预报.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联合站生产过程安全监视监控自动化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魏泓宇  田青 《天津科技》2007,34(5):62-65
介绍了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特点及其与工业以太网配合构建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实例,列举了我国近3年来建成的8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和日处理量、现场总线类型、PLC厂家等资料,通过分析得出Profibus-DP现场总线应用于设备层,光纤冗余工业以太网应用于分布(或车间)监控层,标准以太网应用于工厂管理层为我国污水处理厂最佳自动化配置的结论,对今后新建、扩建和改造的污水处理厂有比较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培标  赖红霞 《广东科技》2008,(10):106-107
介绍了Sun Cluster群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了监控系统中出现的软件故障引起的传统双机冗余主从切换问题。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一套适合污水处理的以PLC为核心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整体结构、任务分配、控制方式和一些重要控制回路的实施。与其它PLC控制系统相比,本系统硬件结构采用两台上位机互为热备,主要现场控制站PLC双机热备以及通讯网络冗余,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际运行证明: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基于网络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冗余系统。在完成PC工作站、冗余控制器(ControlLogix控制器、SoftLogix控制器)、通信模块1203-CN1、变频器PowerFlex70、被控对象风动模型的安装和组态之后,采用NetLinx网络体系结构,架设了基于ControlNet的两个ControlLogix控制器之间以及ControlLogix控制器与SoftLogix控制器间的冗余控制系统。应用软件RSLogix5000为冗余系统中的控制器进行了I/O组态,编写了梯形图程序。并且应用软件RSView32制作了控制器冗余系统的监控画面。实验结果表明:双机软件冗余系统更加稳定,切换时间更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烧结烟气脱硫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案,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InTouch10.0组态软件,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主控PLC和除尘器PLC测控站,具有分散性、实时性、扩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冗余结构的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力机车目前两种车载自动过分相系统的弊端,通过冗余监控装置和地感器两个独立的信息源,采用双机并联结构,使原有系统的优点得以互相补充,既为自动过分相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又保证了操作过程的平稳性.文中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基于冗余结构的混联系统的失效率仅为原有系统的1/40,可靠性明显提高,同时,现场试验也说明了该系统极大提高了自动过分相过程中列车定位的准确度,为电力机车准确完成自动过分相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工业计算机、PLC等设备,结合水泥工业的工艺特点及控制要求,用集成的方法研制了一套适合于水泥生产过程及流程工业的低造价的集散控制系统及开发平台。系统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和扩展性好、容易维护等特点,实用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立窑水泥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一套适合立窑水泥生产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本系统由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s)系统和PC总线工业控制机组成,实现全厂的集中管理和各个生产点的分散控制。实用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硝酸改性褐煤半焦制备烟气脱硫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硝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5%,45%和65%条件下改性褐煤半焦,制备出了烟气二氧化硫吸附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模拟烟气组成进行了脱硫活性测试。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酸碱滴定和孔隙结构测定等分别对硝酸改性褐煤半焦制备的烟气脱硫剂工业组成、元素组成、表面酸碱性以及表面积、孔容等进行分析和表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硝酸对褐煤半焦的改性,制备的改性半焦烟气脱硫剂脱硫活性有所提高;硝酸处理造成半焦挥发分即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增加,导致表面酸性上升;改性半焦表面积和孔容的增加是二氧化硫脱除硫容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油砂、其热解半焦以及两者燃烧灰样的物相进行了分析,利用氮气等温吸脱附研究了灰样表明特性,采用热重分析法对比了油砂和半焦的燃烧特性,并借助平行反应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油砂和热解半焦中所含矿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其分解温度主要在873-973 K内。灰样的分形维数D、孔容积和BET比表面积随燃烧温度变化的趋势相近。TG-DTG曲线表明油砂在低温段有明显的燃烧失重趋势,而焦炭不明显,但两者在高温段的失重过程相似,同时油砂着火及燃烧性能比半焦高。平行反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油砂及半焦的燃烧过程,两者动力学模型有一定相似性;半焦燃烧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m比油砂高,反应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乳化沥青的配比精度,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采用PLC过程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液位、流量、温度、压力以及阀门开关和阀门的开度进行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产品合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无线电监测系统中,如何解决移动车载站中的计算机与局域网里固定监测站中的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讯问题、通过RAS(远程访问服务)建立一个类似于局域网的广域网,实现固定监测站与移动车载站之间以及不同移动车载站之间的远程连接和数据通讯.详细描述了如何配置RAS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怎样在程序中建立远程连接和进行数据传输;并针对无线电监测网要求是一个无中心网络的特点,设计了稳定高效的C/S软件模型结构并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7.
在固定床实验台上,利用内蒙古霍林河褐煤半焦及其改性半焦对模拟烟气中的气态Hg0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半焦相比,在140℃下、经FeCl3溶液改性半焦吸附效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长时间维持在90%以上;改性半焦对气态Hg0具有较高的吸附稳定性。BET测试结果表明,半焦经FeCl3溶液处理后,孔道发生部分堵塞或破坏,使得半焦的孔隙结构发达程度有所降低;XRD测试表明,改性半焦中无定形炭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表面Fex Oy以高度分散的无定形状态存在;FTIR分析结果表明,FeCl3溶液处理使半焦表面O—H官能团和C O官能团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褐煤不仅燃烧效率低、水分含量高,而且温室气体排放也很大。为提高褐煤资源的利用效果,提出采用铝甑法考察干馏时温度及保温时间对褐煤干馏产物产率的影响规律,运用FTIR表征褐煤在不同干馏温度下半焦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褐煤低温干馏的适宜条件为450~510℃,保温时间30 min。400℃干馏煤焦与原煤相比,脂肪族和芳香族基团的比值分别降低53.1%和11.8%,说明褐煤煤焦的芳构化程度逐渐增大,芳香核缩聚程度加大;半焦中氧含量减小14.4%,脱羰基比由0.473降到0.396,降低了16.3%,固定碳含量增加21.5%,C/H比增大34.7%。实验证明褐煤的干馏过程是一个去氢、脱氧、富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炼铁生产成本、优化炉料结构以及充分利用低品质冶金焦资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兰炭用于高炉炼铁的矿焦混装初步试验研究。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兰炭的基础特性,并模拟高炉条件下的矿焦混装程序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兰炭与CO2的反应性要好于焦炭,兰炭可明显降低烧结矿直接还原的起始温度并加快还原速率;在高炉还原条件下,兰炭可以降低大块焦的溶损率,提高烧结矿的还原度;增加兰炭加入量,烧结矿的还原度相应提高;在兰炭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兰炭和烧结矿分层混装时烧结矿终点还原度较高;过多增加兰炭加入量和改变矿焦混装方式对抑制大块焦溶损率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