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81篇
系统科学   126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195篇
自然研究   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现有研究表明,气候要素系统可能存在混沌现象.通过应用混沌理论中的重建相空间技术,可在相空间中揭示出传统方法无法揭示的复杂气候动力特征,为气候预测研究开创一条新途径.现有相空间理论的研究多着重于对混沌系统的识别和应用混沌相空间理论建立不同的模式进行提前预测,这些预测多为对月时间尺度的;对于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延长预报时效,从而实现对多个月份、季、年等更长时间尺度提前预报的研究还不多见.基于混沌理论的相空间近邻等距模式,对该理论中的提前预报时间T、延迟时间τ和相空间维数d等进行讨论.提出,实际应用中根据提前预报时间T来建立新的时间序列,满足T=τ=sδt,消除了相空间时滞τ的变化对提前预报时间尺度T的影响.应用改进前、后的预报模式,以不同相空间维数d对气温和降水气候要素做提前T=1~15个月的预报试验和检验.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模式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延长了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102.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103.
从新的角度由Cu,O元素的电子构型,及电子构型决定的元素性质参数,分析了Cu,O在高Tc氧化物超导体中的成键特点,首次揭示了Cu,O在铜氧系列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作用本质起因,得出了:Cu,O元素的电子构型所决定的成键特点是铜氧系列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超导电性的根本内禀因素。取得了诠释含Cu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有别于其他含氧超导体Tc差异大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04.
云南楚雄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楚雄市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城市气候资料,以楚雄市西郊的南华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郊区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楚雄市城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并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雄市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日趋明显,随着楚雄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区的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减少,降水呈递增趋势,风速呈递减趋势。楚雄市城市发展对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表现为,城市的暴雨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大风发生次数逐渐减小,霜冻日数楚雄市区比郊区南华少,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灰色模型确定关键污染因子再运用模糊法对河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从动态中找出关键因子,再运用模糊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6.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研究的基本成果,重点讨论了我国旱灾、暴雨洪灾,高温热浪、霜冻、低温冷害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指出:在过去50多年气候明显变暖的背景下,华南,西北东部和东北东部随着降水量的减少,降水日数也显著减少,干旱化倾向十分明显;长江流域的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也趋于增加。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无霜期显著增加。虽然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和范围总体趋于减少,但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使得1998年以来又出现沙尘暴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7.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的气候,是在众多的相关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本文从纬度位置、季风环流和地形因素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且,在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时,涉及的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条件上.季风环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影响黑龙江省气候.地形因素干扰、破坏着上述两种因素所形成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气候要素经向和纬向的空间地带性分布,从而使气候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9.
蚤状(Daphniapulex)休眠卵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萌发温度为20℃~25℃时萌发率较高,缺氧保存的休眠卵能够萌发,而有氧保存的不能萌发;曝气自来水作为萌发液萌发率较高,过滤池水较低,而曝气水和休眠卵形成时的原液居于二者之间;休眠卵缺光几乎不能够萌发,萌发率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p>0 05);休眠卵保存大约1个月左右萌发率较高;带水低温萌发率较高,干燥低温次之,常温干燥保存最低.  相似文献   
110.
培养因素对龙牙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龙牙楤木Aralia elate(Miq.)Seen幼芽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培养基的种类、2,4-D、BA、蔗糖浓度及活性碳等五个培养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从2%提高到3%诱导率逐渐下降;当2,4-D/BA比值低时,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提高,但不利于胚状体的产生;当该比值高时,必须添加活性碳才有利于提高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