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960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卫星遥感东亚地区云辐射与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TIROS-N卫星TOVS系统,计算了1989年7,8,9月东亚地区的射出长波辐射(OLR),云量和地表温度。由此讨论了OLR的分布以及它与天气系统的联系。分析了地表温度,云量和OLR的关系及晴空条件下海面温度与OLR的相关性。本文综合分析了云对气系统辐射收支的影响及高,低云系统的不同的辐射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低云系统反射率应占主导地位,而高云系统是以温室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52.
我国西北地区一次特大沙尘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天气图、气象要素探讨了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过程的天气形势、气候背景。对其发展加强的动力、热力学机制及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3.
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气候系统反馈模式,然后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反馈机制在区域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持续性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利用该模式研究了陆地区域的典型气候反馈关系,所得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区域气候变量间反馈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4.
从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子入手,采用数学方法,找出了影响各引种栽培区内1-69/55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主导土壤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方法编制了I-69/55杨立地指数得分表。根据大量的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资料,经综合分析,提出了1-69/55杨的适宜造林密度和各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5.
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将林网区与少林区和浅水面无林区进行分组分析,在对比过程中消除气候特征量自身随时空的变化和部分非线性因素,综合分析林网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得出:防护林体系可以显著地减小区域内的风速,明显地减少区域内的蒸发量,且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对区域性的气候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6.
锋生(锋消)在天气学和气候学方面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用OT_(1000)~(700)代表对流层下部的热力场,用850hpa风场代表对流层下部气流场,我们采用S.Petterssen锋生函数公式(F=d/(dt)|▽s|)计算20°—50°N,75—125°E范围内250km×250km网格点上1、4、7、10月的锋生函数值F。同时统计了1960—1969年通过上述区域各季中月的实际锋发生频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冬夏春秋四季锋生(消)和实际锋频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57.
阐述了沙漠化有关概念,在全球气侯变化下沙漠化正逆演替进程与全球气候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耦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但这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The terrestrial NPP simulations in China since Last Glacial Maximu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 (AVIM), the magnitud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n China is simulated during three different geological eras,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Mid-Holocene (MH) and the present.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fng the NPP change. During the three eras, mean NPPs are 208 g/m^2·a, 409 g/m^2·a, and 355 g/m^2·a. The total NPPs are 2.05 Pg/a, 3.89 Pg/a and 3.33 Pg/a, respectively. The terrestrial NPP in China during warm-humid climate is larger than that during cold-arid eras,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NPP and climate factors suggests that temperature is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the terrestrial NPP during 21 kaBP (LGM), and for 6 kaBP (MH) and the present the primary factor is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59.
祁连山地区高分辨率气温降水量分布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充分利用气温、降水量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坡度(SL)、坡向(SD)变量,对祁连山中东部地区气温、降水量空间变化模式进行尺度下移,得到了该地区具有多尺度特性的高空间分辨率气温、降水量的分析模型:T=a+bH—kT cos SD sin SL,P=(a+b ln H+C ln y)(1+kp sin SL);进而计算了该地区7月份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和年降水量分布式模型,得到了相应的栅格地图.验证结果表明这两个模型可以与山地冰川和森林分布区的气候分析资料很好地匹配.根据年降水量栅格地图的统计分析,将本区域内的最大降水高度带确定在4500m.  相似文献   
60.
根据地貌变化,在研究区共施工7个场地33个钻孔,对其中2个代表性钻孔的213个岩芯孢粉样品,采用孢粉谱定量分析法,通过孢粉百分比图式、浓度图式将其划分出若干孢粉组合带,并结合C14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揭示了漳州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8.5 ka以来气候演化基本与我国南方区气候演化一致,以温暖气候为主,经历了由温暖偏干到温暖偏湿波动变化的7个阶段.植被经历了中亚热带含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灌草丛→中亚热带含松、柏树的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含针叶树的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含针叶树的灌草丛→南亚热带针叶林-灌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