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滴管炉中对12 种煤进行了热解实验和燃烧实验.研究了煤中的氮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NH3 和HCN 与煤种的关系,煤的成分以及中间产物NH3 和HCN 对煤燃烧中NOx 生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用VrNfφ(HCN)/φ(NH3) 的值作为预测指数来预测不同煤种在燃烧中的NOx 生成量.  相似文献   
32.
炼铁用生物质焦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种不同的升温制度对生物质进行碳化,碳化温度选为300、400、500、600和700℃,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和90min.利用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仪对所得生物质焦的成分、微观结构及燃烧性能等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生物质焦的产率及与CO2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焦具有与煤不同的典型管状或片状结构,其N、S、灰分、碱金属含量及燃烧性能优于煤炭,适合用作炼铁过程的还原剂和发热剂,以替代部分煤粉和焦炭.综合考虑,炼铁用生物质焦的最佳制备条件是,采用恒温加热模式将生物质加热至500℃进行碳化,并保温30min.  相似文献   
33.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飞灰的粒径和含碳量分布,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粒径飞灰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区域分布在38~58μm、90~120μm和大于150μm的粒径段,具有峰值特征;且循环流化床锅炉焦炭颗粒的燃尽与燃烧室温度、颗粒的孔隙结构及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煤阶形态差异对煤质分级利用的影响,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对京隆褐煤、准东煤和阳泉无烟煤进行热解和气化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探究煤焦微观形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煤热解可分为3个阶段:水分析出和吸附气体释放、大量挥发分析出、二次脱气;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热解过程逸出H2、CH4等气体的释放峰向高温处移动,且热稳定性阳泉无烟煤>准东煤>京隆褐煤.对煤焦的气化活性评价表明,气化活性随反应温度的增大而升高;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焦表面杂乱程度降低以及不定型结构和含氧宫能团数量减少,这些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高阶焦炭反应活性的降低.此外,本文还探索了煤热解和气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5.
建立了一种抗氧化性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可膨胀石墨的适宜制备条件:天然石墨C与KMnO4、质量分数98% H2SO4及Na4 P2O7的质量比为1.0∶0.20∶5.0∶0.60,反应前硫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70%(质量分数),在40℃下反应40 min,得普通可膨胀石墨(EG1);将EG1用去离子水洗涤脱色后,再用一定浓度的蔗糖硼酸脂镁溶液浸渍,经过脱水、60~80℃下干燥后得起始膨胀温度165℃、膨胀容积400 mL/g的抗氧化性可膨胀石墨(EG).通过氧指数测定、热重和差热分析等手段考察了该EG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未经蔗糖硼酸脂镁处理的EG1为阻燃剂使LLDPE氧指数提高到26.1%;添加30%(质量分数)EG可以使LLDPE的氧指数提高到29.8%,而残炭量可由18.6%提高至23.4%,说明在高温下EG可形成高热稳定性炭层,从而实现良好的阻燃性能.进一步分析了LLDPE/EG/APP(Ⅰ)(聚磷酸铵)体系可能的阻燃机理,并考察了阻燃剂的加入对LLDPE的拉伸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膨胀炭质层的隔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通过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膨胀绝热过程的分析,导出了膨胀炭质层中的热量传递模型,探讨了炭质层结构和性能对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再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炭质层的完全反应时间和增强无机层的致密度可以显著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  相似文献   
37.
将煤焦与KOH混合,在惰性气流中,进行400℃,900℃二次热处理,制得了表面积为2.54×10~3m~2/g的活性炭.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煤焦成孔过程中的石墨微晶变化.发现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石墨微晶中碳网层片直径有较大增长,而碳网层片尾数明显变低.使煤焦可能形成了平堆积层数在1-2之间的联网层片成孔的活性炭.因而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38.
低灰熔点煤的高温气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常压、温度为800~1400℃范围内,以二氧化碳为气化剂,研究了我国神府、后布连、东胜3种煤焦的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气化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成3个区域,低温区为反应动力学控制区,反应速率符合Arrhenius方程;中温区为内扩散严重影响区,其表观活化能约为反应动力学控制区活化能的一半;而在气化温度高于1150℃的高温区,同一温度下随碳转化率的提高气化速率的差异逐渐加大,活化能下降,反应速率随气化温度的增加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9.
将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于1173K下制成煤焦,在PBBR装置上于1073~1223K温度和0.29~2.47MPa下进行煤焦Boudouard反应试验。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均能使煤焦的基碳转化率和平均比气化速率增大,且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压力。随着原煤变质程度加深,其煤焦的气化活性减小。未反应芯表面反应模型能较好描述此气化过程,并可计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用Na_2CO_3和K_2CO_3作催化剂能明显加速官地煤焦与CO_2气化反应速率,并显著降低其反应活化能,且K_2CO_3的催化效果大于Na_2CO_3。  相似文献   
40.
宜宾煤中氮的形态及其变迁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宜宾煤及其煤焦中氮的官能团结构,分析了氮官能团在热解过程中的迁移。所有煤焦在马弗炉上制取,制焦温度分别为700、900、1100℃。研究结果表明,宜宾煤中氮的官能团有4种,即吡啶(N—6)、吡咯(N—5)、质子化吡啶(N—Q)和氮氧化物(N—X),其中吡咯含量最大,煤中的N—X就是N—O,是煤中吡啶结构氮与氧直接结合的结果。在700℃热解时,由于煤的脱氧脱氢,吡啶酮和N—O均向吡啶转化,N—Q基本不变。当热解温度升高到1100℃时,N—Q完全分解,残留在煤焦中的氮为吡啶结构,当有氧气存在时被氧化成吡啶酮和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