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0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18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190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65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恢复的情况, 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准, 厘清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 应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 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 2) 在编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的同时, 应注重红树林固碳能力和增汇效应的提高; 3) 建议制定退塘还林相关标准, 填补国内空白; 4) 应充分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原则, 重视并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的技术细节制定; 5)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由红树林研究专业机构及专家深度参与, 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arbon dioxide (SF-CO_2) in extraction of lanolin and its alcohol is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method. Its distinctive advantages include highextractive ratio, nontoxic and nonflammablesolvents, and minimal by-product pollution. The  相似文献   
4.
用动电位极化和恒电位极化法研究了A3碳钢在不同浓度NaCl的0.5mol/LNaHCO3溶液中亚稳态孔蚀行为。实验发现亚稳态电流波动峰具有快速上升、缓慢下降的特点。亚稳孔出现电位Em 服从正态分布,随着Cl-浓度的提高,Em 值向负方向移动。亚稳孔的峰频变化规律与电位关系不大。恒电位极化时,当电位高于Em而大大低于孔蚀电位Eb 时,电流波动保持一定时间后会最终消失,并产生直径为微米级的小蚀孔。当电位接近孔蚀电位时,一段时间的电流波动后电流往往迅速上升,最终转变为稳定蚀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影响硬线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这些参数是决定线材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并初步讨论了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重油催化装置反应系统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炼油厂高低并列式两段再生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频繁停工 ,降低干气产率 ,提高加工能力和掺渣能力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对该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 ,同时多产了液态烃和柴油 .新鲜原料和回炼油改由 BWJ型高效雾化进料喷嘴注入 ,沉降器由原来的三叶快分换为全封闭直联快速分离系统 ,在原来采用急冷油作终止剂的基础上 ,新增急冷水 .通过改造 ,有效地降低了干气产率 ,减少了结焦 ,增加了轻质油收率 ,提高了装置的加工能力、掺渣能力及柴汽比 ,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酸性硅溶胶沉淀法制备超微细活性白炭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酸性硅溶胶沉淀法生产超微细活性白炭黑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硅溶胶的pH值,反应终点pH值,反应温度以及分散剂等条件;制备了较高品质的产品,其性能接近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治理汞废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载银活性炭吸附汞蒸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通过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载银活性炭及被汞“饱和”的载银活性炭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银在活性炭中主要分布于活性炭的凸面处 ,汞只在有银存在的地方出现 ,表明普通活性炭不具备吸附汞的能力 ,载银活性炭吸附汞属于以银为核心的多分子物理吸附 ,工业上的“饱和”载银活性炭仍具有一定的吸附汞蒸气的能力 ,为交替式吸附床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对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己内酯(PCL)进行溶胀和塑化,进而将其作为携带剂,将水杨酸甲酯嵌入到PCL中,制备含有水杨酸甲酯的PCL多孔材料,即PCL/水杨酸甲酯控释体系,并研究超临界流体条件下水杨酸甲酯的插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CL对水杨酸甲酯有很好的吸附能力,通过测定所制备的多孔材料PCL/水杨酸甲酯体系的缓释行为,表明其多孔结构对药物分子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药物分子释放时间最长可达18 h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了结晶性含氟树脂添加改性剂为树脂基体,与炭黑制居复合导电体系。通过这个对体系不同条件下PTC特性的研究,对其配方与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DS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体系的各种开矿结构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该导电复合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