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牛血超氧化物歧化酶(bovine superoxide dismutase)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红细胞连续分离、热变性以及超滤技术应用在牛血SOD生产制备中,使SOD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实现牛血SOD生产工业化,实现表明,冷冻血球和新鲜血球在酶的收率、纯度以及比活等方面无明显差别;热变性、超滤、丙酮沉淀等各工艺步骤酶的活性以及收率基本稳定;通过重组SOD技术使失去铜锌离子失活的酶蛋白恢复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2.
异烟肼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异烟肼(INH)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IN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通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这种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INH和BSA形成了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NH与BSA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83.
用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研究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 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探讨了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结合的类型, 阐明了它们的结合产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是凭借静电引力作用结合, 异鼠李素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减弱. 金属离子的介入影响了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 的结合, 降低了其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84.
浅谈牛初乳的生理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牛初乳中富含各种生理活性成分(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口服牛初乳具有强化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智力、调节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并且可以作为运动员营养补剂等功能,本文就此对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免疫初乳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研究免疫初乳调节血糖的作用.连续30d给予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初乳,30d后眼眶取血,取其血清测定小鼠空腹血清血糖.结论免疫初乳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提高其糖耐量,且高剂量免疫初乳组的效果好于低剂量组的效果.但免疫初乳对正常小鼠的血清血糖及糖耐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6.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药物小分子七叶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了七叶苷与BSA的结合模式信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七叶苷分子与蛋白活性空腔内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这些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七叶苷与BSA稳定结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87.
利用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ET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机理; 考察了温度、 溶液酸碱度、 金属离子对METC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METC对BSA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 它们的结合主要以静电引力为主, 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METC与BSA的结合距离; 金属配合物对BSA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 但结合常数相对于在常温时METC直接猝灭BSA的结合常数有很大差异, 而且结合位点数也有相应的改变, 表明金属离子的介入对METC的结构及疏水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骨类垃圾为厨余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缓解厨余垃圾的处理压力,本文选取无烟煤与烟煤分别按照不同比例与牛骨掺混,采用ZTC-B型综合(同步)热分析仪对其混合燃烧过程进行了热重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与牛骨单独燃烧的TG-DTG曲线差异明显;掺混燃烧时随着混合物中牛骨质量分数的增加,DTG峰值温度向着低温区偏移,整体燃烧温度区间变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不断降低,燃尽特性指数不断升高;掺混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协同作用,无烟煤、烟煤与牛骨的混合物在400 ℃左右产生了抑制作用,其相对值分别为-8 %与-4 %,在524 ℃和627 ℃左右产生了促进作用,其相对值分别为7 %和9 %;动力学分析表明采用2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其掺烧过程。  相似文献   
89.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蛋白(BSA)为蛋白模型药物,采用复相乳化溶剂法制备PLGA载药微球,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囊芯比、初乳水油比、分散剂浓度、超声乳化时间对微球粒径大小、载药率、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为:囊芯比1:1,初乳水油比3:5,分散剂质量分数0.5%,超声乳化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PLGA微球的粒径为268.7 nm,载药率30.88%,包封率46.95%; 电镜照片表明微球表面连续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采用静电吸附法用阳离子聚电解质壳聚糖对最佳条件下的PLGA载药微球进行表面修饰,扫描电镜表明复合后微球粒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复合后微球中有N元素存在,即复合微球中存在壳聚糖,电荷测试表明微球表面带正电;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LGA-CS复合载药微球的缓释时间延长,释药初期的突释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