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了研究织机上的打纬和织物形成过程,本文提出了以频闪摄影测定纱线弯曲刚度的实验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不同纱线的弯曲刚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宋末元初之际,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纺织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海南岛黎族人民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发展水平,探讨了元代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对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作者认为黄道婆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手工棉纺织生产机具上的革新和创造,特别是发明了被后世人们称为“黄道婆纺车”的供纺棉用的脚踏三锭纺车;二.开发了棉织物的新品种,特别是色织棉布和提花棉织物,创造了名扬天下的“鸟泥泾被”;三.推动了以上海县为中心的松江府一带的手工棉纺织生产的商品化过程,在松江府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誉。  相似文献   
33.
动态加捻过程的描速是成纱原理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纱线结构和特性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一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纱线质量的途径。在本文第一部分,我们从捻度流概念和纱线微元分析入手,推导动态加捻所遵从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描述了纱线回转运动与捻度分布之间的关系,而动力学方程则给出了加捻力矩与纱线捻度以及运动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将这两个方程结合起来可以描述捻度波在运动纱线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4.
在针织绒线外观质量评定中,规定要对其条干、手感、外观和色泽四项指标由主义人员进行手感目测评定。本文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对评定中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加以综合评判,从而减少了在绒线外观质量评定中的主观片面性,使得评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5.
通过转杯纺梳针式与锯条式分梳辊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这两种型式的分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其使用寿命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梳针式分梳辊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化纤或棉与化纤混纺纱时,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并且梳针式分梳辊的使用寿命比锯条式的长。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织物切片结构着手分析砂洗工艺对丝织物结构的影响,对织物经、纬向的屈曲波高及纱线的大小直径作了观察和测试,并采用 u 检验法进行了统计检验;同时通过电镜实验观察到砂洗后织物表面的微纤化结构。  相似文献   
37.
在双纱纺纱中,交汇区中的单纱捻度和交汇角对成纱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我们将相隔一定距离的两股黑白复丝从前罗拉后方喂入加捻卷绕机构来模拟双纱纺纱过程,并利用高速照相对纺纱过程中的纱线进行动态摄影,分析了一些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和纺捻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reliable prediction equations relating cotton fibreproperties measured by HVI system and yarn quality,A useful statistical method is adopted for de-velop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of Spinlab HVIfibre properties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 yarn STQ (Strength Tex Quotient).The percent relativecontribution of a fibre property with respect of STQ is also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contribution of the HVI measured fibre properties can account for 77.4% of known variation ofyarn STQ.The main feature of the approach is its flexibility in accommodating all fibre properties.The examination of regression equation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well applied to predict STQ ofyarns spun from the same spinning system,but,for different spinning systems and also for yarns ofdifferent linear density,modification of the equation would be needed.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多倍捻技术。对四倍捻纱线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相应的测量分析,并与一般纱线进行了结构上的比较,找出了四倍捻纱线在结构性能上的优点和不足,作出了相应的评判。对四倍扮纱线性能进一步改善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0.
分析了Sirofil纺纱过程中“V”形区的动态变化及粗纱须条与长丝间距大小对“V”形区形状和单纱受力的影响,认为间距增大会使“V”形区夹角增大、单纱段长度变长,并以此为依据,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改变粗纱与长丝间距大小,试纺Sirofil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讨论间距大小对Sirofil成纱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距增大,成纱直径系数趋小、毛羽减少、强伸性与条干均呈非单调性变化;综合考虑成纱结构和性能,在其他参数相同时,Sirofil最佳成纱间距为12~16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