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分析了目前公共场所广告装置的种类和特点,介绍了一种机械式圆柱形三翻广告机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2.
对平行轴环面无级变速传动的接触点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动力滚轮和输入、输出盘的接触区形状是椭圆,该椭圆接触区的扭矩传递能力、接触效率和由于自旋产生的效率损失可以用数值方法快速计算的积分方程来表示.为了对各种系统参数下的自旋效应有深入了解,进行了接触效率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结果,以方便设计者选择合理的系统参数,减少自旋效应.  相似文献   
123.
基于缩比模型理论的舰船轴频电场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腐蚀,舰船上采用了阴极保护系统,却产生了极低频轴频电场,而极低频轴频电场又构成了远场威胁,成为目标追踪的特征信号。提出了基于缩比模型理论的舰船轴频电场仿真系统,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实现方法和功能。在仿真过程中通过采用PXI总线和LabVIEW7.1可视化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平台,实现了腐蚀电场信号的自动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由腐蚀产生的轴频电场是以轴转速为基频的极低频电场。  相似文献   
124.
符合实际路况的室内强化疲劳试验,可以加快汽车结构部件的试验进程.本研究通过对汽车后桥垂直载荷的分析,提出了按路面强化的试验方法.在编制程序载荷谱的基础上,对后桥壳体进行了强化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125.
作者建立了以降低动耗为目标的动载滑动轴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使用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形法、混合罚函数法编制了通用优化设计程序,并针对通用优化方法的弱点,提出三个改进措施:采用“灵敏度加权法”确定合理搜索方向,按约束值大小确定合理搜索步长,应用随机方向搜索法为复合形法产生合理的初始复合形。算例证明,本数学模及改进措施是合理的,其基本原理可用于机械优化设计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从摩擦、接触理论与断裂力学方面论述了轴重与钢轨磨耗和损伤的关系,并结合现场的调查资料与实际情况,提出钢轨磨耗与破损和轴重成指数关系而与运量成比例关系的结论。为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需要和轴重不断提高的趋势,对轨道与转向架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7.
运用随机理论,综合道路状况、车辆特性、结构参数及行驶速度等因素,给出了双轴四轮车辆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道路谱矩阵.推得车辆垂向振动、横向摆动、纵向颠簸的位移、加速度响应谱和均方值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128.
论汉代车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轮轴工艺,是中国古代车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汉代的轮轴工艺已经稳定成型,它的民涵着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工艺内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机械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9.
具有行星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的弹性动态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具有行星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的弹性动态方程的建立方法,将行星传动和定轴传动化成基本子系统,建立子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矩阵,综合各子系统,最后获得整体传动系统的弹性动态方程。  相似文献   
130.
利用硬度计在光滑沙漏状车轴钢疲劳试样上制造压痕,同时利用电火花在试样上加工缺陷,通过疲劳试验研究两种缺陷尺寸与试样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将两类试样的测试结果和基于材料硬度、缺陷投影面积的Murakami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疲劳断口。结果表明,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压痕局部塑性变形导致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对试样的疲劳强度没有影响,裂纹依然从应力集中最大的压痕底部起裂。电火花缺陷表面粗糙度较大引起二次缺口效应,表面硬脆的重铸白层上还有微孔和微裂纹存在,导致此类试样疲劳强度低于模型计算结果,裂纹从电火花缺口底部多处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