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系统科学   135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19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讨论了Fisher型方程波前解及其最小波速的存在性,并彻底讨论了当a→0时这些波前解及其最小波速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2.
93.
在齿轮图.的每个齿的齿顶分别加上 m_1,m_2,…,m_n,条悬挂边后构成的图称为齿顶边星图,记为,(m_1,m_2,…,m_n).本文给出了、(m_1,m_2…,m_n)的优美标号,从而证明了.(m_1,m_2,…,m_n)是优美图;当m_1=m_2=…,m_n=k 时,(k,k,…k)即为 k 顶边星图,于是解决了“所有的 k 顶边星图都是优美图”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94.
利用铁塔的梯度观测资料研究夜间干冷锋过境进时的边界层结构和部分地面锋面和特征。资料表明近地面,锋面与地表面近于垂直,同附近垂直运动很强,只比水平风速小一个量级,表征湍流变换强度的总体拖是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在锋面过境前后有明显的响应。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陆面上白天的CD和CH值较海面上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95.
96.
波动地质学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波动地质学是进行盆地定量分析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结合黄骅坳陷实际工作经验和成果,详细介绍了波动地质学研究中资料收集、整理的基本过程和原则.阐述了资料准备工作在波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骅坳陷的地质条件,将坳陷划分成9个研究小区,进行了岩性厚度剖面向岩性对间剖面的转化;恢复了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和沉积速率;利用滑动窗口绘制了沉积速率曲线并建立了相应的波动方程,得出了东营时期坳陷抬升的扩散过程,研究声明,钻井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地层厚度的恢复是波动分析成败的关键,而滑动窗口的运用是实现定量分析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7.
提出独立闭合三角锁的平差方法,在村镇扩建或是郊区开发郊区的测图工作中,它具有工效高,成本低。出成果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特征及其与锋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区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论述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组成、分布及其与锋面的关系。长江口悬浮体的粒度较细。在平面分布上,北粗南细,西粗东细,季节变化上冬季较夏季粗。悬浮体粒度在河口锋面两侧差异很大,内侧粗,外侧细。悬浮体的粒度组成主要受制于物质来源、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介绍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电荷耦合器件-CCD”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实际应用,说明用Visual Basic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由于沿江滨海,水网交错,在特定的环流形势背景下,可在市区形成集中降水。本文针对1985年8月31日(以下简称8.31)发生于上海的一次特大暴雨,在对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气流升速等7个物理量的计算,研究了下垫面对局地强雷暴活动的动力、热力和地形作用。结果表明:南下的冷空气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缘暖湿气流的辐合是造成这次雷暴雨的发生源,而在副高短期稳定,西风槽少动的条件下,海风锋和城市热岛可对最大降水落区起到触发机制或“诱导”、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