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50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紫杉醇产生菌HU1353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rta)树皮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HU1353,经微生物发酵法证明可产生紫杉醇后,进一步对其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分类地位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一新种。模式菌株保存于黑龙江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2.
染料脱色真菌的选育及其对合成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腐担子菌F17和PM2对不同结构的多种合成染料表现出较强的脱色能力。麦芽汁培养基、温度28℃、pH4~5和菌体摇瓶培养3天后加入染料,是染料脱色的最佳条件;接种量和染料浓度对2株菌的脱色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金属离子Mn2+、Pb2+和Fe2+的补充,可促进染料脱色,而Ag+、Cu2+和Hg2+存在抑制作用。木质素降解抑制剂叠氮化钠、氰化钾和硫脲明显抑制染料的脱色。  相似文献   
133.
短梗霉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期保存的出芽短梗霉菌种经复壮、筛选后得到一株多糖产量相对高、色素水平相对低的菌株,通过改变培养基渗透压和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试图改变细胞膜透性,并针对真菌发酵菌丝易结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以解决结团问题并可提高多糖产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底物配比,使其多糖转化率达到70%,提高了10%~20%,色素含量减少,发酵液颜色在乳白到淡黄之间,无需脱色处理,即可得到白色粗糖产品.  相似文献   
134.
牡丹根腐病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牡丹园9批64个受病害牡丹样品中分离获得137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根部越冬,5~7月为发病盛期。病害的发生与牡丹重茬、土壤酸碱度等因子密切相关。经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绿亨1号、绿亨2号和50%多福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在新牡丹园防治效果达9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5左右,对老牡丹园防治效果8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35.
Flavonoids from legume root secretion may probably act as signal molecules for expression of Rhizobial “nod” nodulation genes and AM fungal symbiotic gene. Leaf mustard is a non-mycorrhizal plant; it does not contain flavonoids and other signal molecules. AM fungi could not infect the roots of leaf mustard and form a symbiont in nature,when it was treated with flavonoids (apigenin or daidzein).The results of trypan blue staining showed that two kinds of AM fungi (G intraradices and G mosseae) successfully infected the roots of non-mycorrhizal plant leaf mustard. AM fungi grew towards and colonized the roots of leaf mustard,producing young spores and completing the course of life.AM fungi are the only one kind of fungi with ALP activity.The result of ALP staining has also proved that AM fungi infected successfully the roots of leaf mustard. AM fungi (G intraradices and G mosseae) that existed in the roots of non-mycorrhizal plant leaf mustard were probed by nested PCR and special molecular probes. The above-mentioned proof chains have fully proved that flavonoids induced AM fungi (G intraradices and G mosseae) to infect non-mycorrhizal plant and establish symbiotic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36.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7.
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分类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与污染杂菌的发生和生长已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灾害的来源,对其危害、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白腐菌对秸秆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方法,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单一菌株生物降解及双菌株联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规律,白腐菌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7.64%,脱木素选择性为4.74.采用模拟大规模白腐菌堆积培养(厚度30cm)的方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培养30d,木素降解率为32.54%,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大规模生物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9.
香蕉内生真菌、放线菌类群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对华南种植的健康香蕉根、叶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研究表明:叶内部的内生真菌主要为盘长孢刺盘孢菌物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占60.77%;而根内部曲霉Aspergillus spp. ,青霉Penicillium spp.,拟青霉Pacecilomyces spp.的分离频率较高,共占70.4%。在根、叶内生放线菌中灰红紫类群链霉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65.2%与78.2%;在整个植株中玫瑰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的分离频率最高(占57.7%),叶中该种链霉菌占69.0%,根中占43.5%。对峙实验表明:内生真菌在体外对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香蕉专化型)不显示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内生放线菌则显示明显的拮抗活性,玫瑰浅灰链霉菌中有42.5%的菌株显示拮抗作用,该种链霉菌在提高香蕉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0.
基质对VA菌根真菌的侵染及孢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混合沙、壤土、草碳、蛭石、沸石为基本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成9种基质,初步探讨了基质中的有机质、N、K等对VA菌根真菌的侵染及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高N对VA菌根真菌的侵染及产孢不利,高K则有利,其中以混合沙:草碳:蛭石:沸石=40:20:20:20配制而成的基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