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7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聚合物驱注入与产出聚丙烯酰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美国Mi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将见聚油井产出聚丙烯酰胺溶液提纯浓缩后分析其质量浓度,进而准确分析见聚油井产出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和水解度,并与注入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和水解度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注入聚丙烯酰胺相比,见聚油井产出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明显降低,水解度则显著增加,变化差异与聚丙烯酰胺的注入情况、油藏条件、渗流条件、井距及停留时间等密切相关。这对深入了解聚合物驱的作用机理及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玻璃包裹非晶铁磁纤维的应力阻抗效应在应力传惑器以及智能吸汲材料寺万回有巳大的潜在应用.本文从LLG和Maxwell方程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晶铁磁纤维的应力阻抗效应以及诸多内外部因素对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应力阻抗效应分别随着外应力、外磁场、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饱和磁化强度以及频率的增大先增后减,但对纤维半径变化最敏感,而饱和磁化强度对应力阻抗效应的影响则很小.上述研究对非晶铁磁纤维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及应力阻抗效应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海上油田实施化学驱高效开发新模式,受制于大井距、多层段、强非均质性以及海上平台寿命有限等因素,使得传统聚合物驱方案设计适应性较差且调整余地较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进而科学地对聚合物注入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和控制成为新模式在海上油田进一步推广的关键。重点对聚合物驱见效阶段的见效机理及强化见效控制对策进行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聚合物驱见效阶段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状况,从微观角度揭示聚合物驱见效机理,并基于数值模拟和代理模型对见效阶段注入浓度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系的适应性在见效阶段体现为体系的微观流度比改善能力对不同级别孔隙不同油水分布状况的匹配性;(2)对于见效阶段而言,优化目标实际上是加强动用均衡性,强化见效,使在后期更加难以动用的小孔隙在见效阶段得到有效动用;(3)在代理模型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注入浓度与强化见效主控因素之间的响应面决策模型,可以快速、有效指导聚合物驱全过程注入参数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94.
丁醇的分离问题是生物丁醇工业化及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从不同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的分离效果和经济效益出发,分析了渗透蒸发技术在丁醇分离中的优势.综述了渗透蒸发分离丁醇发酵液或模拟发酵液的研究进展,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三甲基硅-1-丙炔(PTMSP)及其改性膜和其他聚合物膜的特点与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另外,还关注了支撑液膜在丁醇分离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丁醇发酵液中存在的溶剂小分子、中间产物及生物大分子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用于生物丁醇分离的渗透蒸发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分子印迹阻抗型沙丁胺醇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苯硫酚(ATP)为功能单体,沙丁胺醇(SAL)为模板分子,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上,以电聚合法制备了沙丁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该印迹电极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研究与其结构类似的干扰物,如:特伦特罗、特布他林等对SAL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印迹选择性良好,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以铁氰化钾作为电化学探针,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对SAL进行定量测定,该电极对SAL响应迅速,SAL的阻抗值与其浓度在6.2×10-9~2.4×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1×10-9 mol/L.该传感器可用于猪饲料中SAL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推广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对GFRP进行了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基本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了6个足尺寸GFRP节点试验,获得了节点构件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对试验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GFRP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并且顺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远远大于垂直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GFRP节点承载力高,可满足输电塔的安全要求,为方便GFRP节点设计,建议取主材轴向应变5×10-3作为此种GFRP节点极限承载力临界值;节点的薄弱部位位于钢套管与复合材料管的连接处,节点连接方式是影响节点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特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需求,研制具有优良抗盐性的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流变仪和岩心流动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矿化度对Cr3+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黏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溶液相比,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略有下降,分子线团的尺寸小幅增加,黏弹性有所上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大幅度增加;当预热时间较短时,随着溶剂水矿化度的增加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预热时间较长时,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在Cr3+交联聚合物溶液中,交联反应首先发生在同一分子的不同支链间(简称分子内交联),然后扩展到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链间(简称分子间交联),形成区域性网状聚集态。  相似文献   
998.
考察三次采油过程中所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疏水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HPAM)结构与性质的差异,通过对其结构表征以及对其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的测试,结合扫描电镜(SEM)对两种聚合物溶液微观结构形态的观察,讨论疏水基团的存在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HPAM,AHPAM溶液因结构中含有的疏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间进一步形成缔合的网络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  相似文献   
999.
高矿化度下特殊黏弹性流体的性能评价及驱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调整溶剂水矿化度、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浓度可以使聚合物溶液中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交联聚合物凝胶黏弹性大幅度增加,分子间交联对黏弹性影响较小,交联反应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演变为分子间交联;黏弹性不仅能够提高洗油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微观波及系数;与相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黏度接近,Dh略大,黏弹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调驱技术,开展了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的溶液性能及其在溶液中结构形态的研究。研究中依据微观结构形态决定宏观溶液性质的原理,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交联聚合物微球和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非疏水缔合聚合物(SNF3640D)在溶液中的微观复合形态,并测定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非疏水缔合聚合物(SNF3640D)复合体系的黏浓性质和剪切恢复能力,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相互印证,说明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与交联聚合物微球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复合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