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4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1.
气扫式膜蒸馏用于脱除水中氨的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扫式膜蒸馏脱除水中氨的过程,以传质基本理论为依据,导出了考虑水中氨解离的总传质系数表达式,并建立了利用实验结果计算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的方程。在气扫式膜蒸馏实验中测定了各种操作条件下氨浓度和跨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利用导出的方程、由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升高料液温度能够提高氨的总传质系数,但却使选择性系数下降;料液的流速对氨的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系数均无重要影响,但提高吹扫气速能使两者都明显上升;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系数随料液浓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提高料液的初始pH值能同时明显地增大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相似文献   
22.
用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和氯化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利用 ,研制的产品质量达到有关标准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3.
NH3/CO2低温制冷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一种NH3/CO2 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 ,其中高温部分采用NH3做工质 ,低温部分利用CO2 为工质 .通过对NH3/CO2 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的热力学模拟计算 ,分析了该循环的运行参数和性能系数在中间温度和冷凝温度改变时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同一冷凝温度下 ,复叠式两级低温制冷系统存在一个最佳中间温度 ,使系统性能系数最大 ,在最佳中间温度的± 5K范围内 ,性能系数降低很少 ;高温级冷凝温度改变时 ,循环性能系数也要随之变化 ,随冷凝温度增加 ,系统达到最大性能系数时的最大中间温度也增加 .研究结果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研制的机械直读式液氨计量表进行了试验设计和探索性试验研究,找出了影响计量表计量示值误差及压力损失关键性因素的主次、优水平及优水平组合。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氨计量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5.
铁锆混合交联蒙脱土的酸性和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锆交联蒙脱土(Zr─PILC)和铁锆混合交联蒙脱土(Fe─Zr─PILC─1/4,Fe─Zr─PILC-1/5),并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其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Zr-PILC-1/4,Fe-Zr─PILC-1/5与Na─原土相比,中强酸和强酸酸量均增加,而与Zr─PILC相比,中强酸和强酸酸量均减少,且中强酸强度减弱。以甲醇胺化反应为探针研究了样品酸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Zr-PILC─1/4和Fe-Zr-PILC-1/5活性比Na─原土高,但低于Zr-PILC。起酸催化作用的主要是L酸中心。  相似文献   
26.
低浓度氨氮污水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氨氮浓度低、碳源不足的特征及处理出水难以达标的情况,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研究低浓度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自配进水.经过5个月的厌氧运行,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稳定运行期,NH4 -N平均去除率这94.5%;NO2--N平均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H值、温度及化学需氧量(COD)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并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控制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氨氮(NH4 -N~12 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pH值为7.5~8.0、温度为30~35℃、COD为0~50 mg/L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为我国低浓度氨氮城市污水的生物脱氮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利用SBR反应器,探讨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和污泥浓度条件下,游离氨(FA)对晚期垃圾渗滤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当DO浓度从0.5 mg/L增加到0.75 mg/L时,最大氨氧化速率有较大的增加,且较高的亚硝酸菌活性可以减弱FA对其的抑制作用,FA对硝酸菌的抑制浓度约为4.2~8.1 mg/L;限制DO实现短程硝化比控制FA更为稳定;污泥浓度也是短程硝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DO浓度控制在0.75 mg/L时,较佳的污泥浓度约为6 800~8 100 mg/L.此时亚硝酸菌活性较强,且由于FA在污泥絮体内的扩散限制,亚硝酸菌可"适应"更高的FA浓度.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28.
为预测焦化废水A1-A2-O-M工艺O-M段在其优化运行参数下,去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的达标情况,利用好氧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Matlab分别对好氧反应器(O段)和复合生物反应器(M段)长期运行的出水COD和氨氮浓度进行估计。分析得出,该工艺长期运行的出水COD质量浓度均值小于150 mg/L的概率为0.8974;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值为0.63 mg/L,出现概率为0.999 9。研究结果分别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循环氨水产生、冷却煤气的机理,阐述了循环氨水余热采暖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signed directed graphs (SDGs) to computeraided 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 and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DG theory. The SDG is modeled for the inversion of synthetic ammonia, which is highly dangerous in process industry, and HAZOP and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the SDG model are presented. A new reasoning method, whereby inverse inference is combined with forward inference, is presented to implement SDG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a breadth-first algorithm with consistency rul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nference engines, this new method can better avoid qualitative spuriousness and combination explosion, and can deal with unobservable nodes in SDGs more effec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new SDG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