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了民族药河谷地不容(Stephania intermedia H.S.Lo sp.Nov.)的生物碱成分,用色谱法从其块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千金藤碱(Stephanine,1)、克班宁(Crebanine,2)、异可利定(Isocorydine,3)、千金藤宁碱(Stepharanine,4)、药根碱(Jatrorrhizine,5)、巴马汀(Palmatine,6)和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7).其中化合物1~3是首次从河谷地不容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不容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和地不容正品(Stephania epigaea H.S.Lo)类似,但具体成分有明显区别,为保证药品安全,河谷地不容不宜作为药材地不容混用、代用.  相似文献   
102.
为比较石斛兰属石斛组6种石斛多糖、醇溶性成分、石斛碱和氨基酸含量4项指标的差异,为石斛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和药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石斛组6种石斛,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热浸法、气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测定多糖、醇溶性成分、石斛碱和17种氨基酸含量。6种石斛干茎中多糖、石斛碱、醇溶性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6种石斛中多糖质量分数介于6.92%~26.90%,其中流苏石斛多糖含量最高。醇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3.82%~13.0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线叶石斛,其余石斛除含量最低的流苏石斛外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仅线叶石斛检测到含有石斛碱,质量分数为0.019%,低于中国药典规定。6种石斛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3.18%~8.09%;氨基酸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已包含17种氨基酸的全部信息,可作为功能氨基酸的描述性指标,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3种氨基酸为石斛组石斛特征氨基酸。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含量与醇溶性成分、氨基酸总量之间呈负相关;醇溶性成分与氨基酸总量之间呈正相关。石斛组中6种石斛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表明6种石斛的药理作用不同,应根据其成分和含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刺绿绒蒿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盐酸质量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吸光度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分析这些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3.7%,液料比38∶1,提取温度56℃,总生物碱提取率达1.18%。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盐效应等手段.研究了荷叶生物碱提取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pH 7.4的Tris-HCl介质中.以中性红为荧光探针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pH= 7.4),荷叶生物碱提取物与DNA发生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插与沟槽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DNA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得其结合常数为3.765×106 L/mol.  相似文献   
105.
苦参总碱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煎煮法提取苦参总碱(Alkaloids of Sophora Flavescens,ASF),检测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c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以鸡胚绒毛尿囊膜为模型检测其活性.结果发现,2mg/ml、4mg/ml、8mg/ml给药组的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所有给药组显微镜所见的血管结构均较对照组模糊.2mg/ml、4mg/ml、8mg/ml三个给药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4.8%、28.1%和46.0%.因此,苦参总碱对CAM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提取压力、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超高压辅助胶束提取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加入NaCl和加热引发体系浊点,诱导双水相分离,实现了莲子心生物碱的富集。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质量分数5%的OP 10为溶剂,提取压力100 MPa,提取时间1 min,料液比1:20(g/mL),莲子心生物碱的提取率可达到103.6 mg/g。提取液中加入NaCl使其质量分数达到15%,在50℃条件下平衡10 min,两相分离,离心后莲子心生物碱的萃取回收率为70.73%,浓缩系数为8.6。此方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断肠草生物总碱,以其生物总碱粗提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结果表明:以氯仿作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1∶8.0、提取时间360s(120 s×3)时生物总碱得率最高为1.63%,生物总碱提取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可可茶嘌呤生物碱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重量法对可可茶(CameliaptilophylaChang)嫩芽的嘌呤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用硅胶薄层层析TLC,对所得到产物与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标准品比较,表明重量法分离得到的是咖啡碱和可可碱,且纯度甚高.又用核磁共振1HNMR对所得的产品进行了化学结构的测定,也证明它们分别与标准品咖啡碱和可可碱的完全一致.由此再一次证实纯系可可茶嘌呤生物碱以可可碱为主.研究还以从原生地移植的22株可可茶进行了种内个体嘌呤生物碱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22株茶树中有18株嘌呤生物碱以可可碱为主,不含咖啡碱,另外4株则以咖啡碱为主,也含少量的可可碱.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一个金鸡纳霜生物碱衍生的季铵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空间群为P 2(1)2(1)2,晶胞参数a=1.050 2(1)nm,b=2.819(3)nm,c=0.879 5(8)nm,V=2.6040(4)nm3,Z=4.该化合物在π-π堆积和氢键等超分子导向作用下组装成新颖的有机双链螺旋和三维氢键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0.
从中药石斛、雷公藤中提取其中的生物碱,用瑞典产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7℃下不同浓度的生物碱液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中药中的生物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大肠杆菌有促进作用,并确定了最佳促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