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CO2驱作为一种成熟而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CO2驱中,CO2溶解于地层水后与岩石产生反应,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润湿性等。为确定CO2驱后岩石的孔隙结构、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本文针对大庆F油层实际情况,在模拟油藏条件下,通过实验方法对天然岩心展开CO2驱中岩石性质变化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注入的CO2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率以及润湿性等。随着CO2与岩石接触时间增加,岩石中小孔隙及大孔隙所占比例增加,中等孔隙所占比例减小,渗透率逐渐增大,亲水性逐渐变强。这是由于CO2溶于水后显酸性,与岩石孔隙表面的矿物成分发生反应,改变了岩石孔隙表面矿物组成和岩石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92.
矿井水灾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井水的来源、影响因素等对矿井水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矿井水灾对煤矿正常生产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矿井水灾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3.
 利用核磁共振仪、原油气相色谱仪、细管实验和特低渗透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细管实验的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驱替原油过程中的产出物和残余油进行取样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注CO2微观驱油机制.结果表明,CO2非混相驱主要是萃取C18以前的组分,而CO2混相驱,不但可以萃取C18以前的组分,也能萃取C19—C25的组分,初期主要萃取低碳分子的组分,随着驱替的进行,逐步萃取较高碳分子的组分;与原油组分和非混相驱的残余油组分相比,混相驱的残余油中轻质组分所占比例减少,中间组分和重质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残余油黏度变大;在非混相气驱和混相气驱时,由于残余油黏度发生变化和胶质沥青沉淀,使岩心孔隙中一部分流体变成不可动流体,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  相似文献   
94.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95.
 应用交联聚合物体系对油层进行深部调驱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在70℃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一种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其主剂基本组成为0.30%聚合物+0.08%有机铬+0.10%六亚甲基四胺+0.08%苯酚。为延长该体系的成胶时间,考查了延迟交联剂草酸钠(SO)对体系成胶时间和强度的影响。选定SO的质量分数为0.04%时,体系的成胶时间约为48h,成胶强度约为0.057MPa。矿化度、温度、pH值等因素可对体系的成胶性能产生影响。在70℃条件下,当Na+质量浓度小于36000mg/L,Cacl2质量浓度小于1000mg/L,pH值为5—7时,体系具有较好的成胶性能;体系在60—90℃条件下生成的冻胶强度大于0.056MPa。使用单管岩心驱替试验模拟了体系的调驱性能,结果表明,体系的调驱效果较好,水驱后采收率提高幅度高达20%以上,封堵率大于95%,加之70℃下成胶时间在48h以上,可以达到油层深部调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针对热采稠油油藏不同温度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较少、油水运动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100~280℃)条件下的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探究了温度对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端点饱和度及其对应的单相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并从微观角度对变化规律进行了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渗透率逐渐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其对应的水相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温度的残余油条件下的水相渗透率均较低。各温度条件下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深化了对热采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的认识,指导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  相似文献   
97.
渤海油田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生产井段长,纵向上非均值性强,且储层疏松,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容易发生窜流现象,为了能够掌握窜流通道的发育情况,从聚驱动态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时判识及预测的聚窜预警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相互独立的聚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界限及权重,然后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聚窜判识模型,最后通过灰色预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来确定聚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对后期聚窜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警。该方法在渤海J油田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预测精度高达86%。  相似文献   
98.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在岩芯和流变仪中的流变性,证实了其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存 在“弹性”,且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0.1~100.0 s−1)符合非牛顿幂律渗流模式。基于实验取得的认识,利用黏弹性本 构方程表征聚合物溶液有效黏度,建立了黏弹性聚合物驱油藏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求得数值 解,研制了相应的无因次试井图版,并对实测试井资料进行了拟合解释,探讨了弹性对聚合物驱油藏试井曲线形态的 影响。研究表明,弹性虽然会造成近井地层压力大幅上升,但几乎不改变试井曲线形态。因而,在黏弹性聚合物驱油 藏试井分析中,可以忽略弹性的影响,应用非牛顿幂律试井模型求取解释参数。  相似文献   
99.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确定了影响因素的分类及权重系数,建立了油藏参数分级评分和权重评分相结合的聚合物驱综合评分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13个聚合物驱矿场应用实例的综合化评分。文中采用指数回归方法建立了聚合物驱综合评分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即通过计算油田区块的聚合物驱综合评分来预测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和潜力的方法。应用新方法预测了河南油田古城124和下二门H2II区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值,与矿场实际开发效果的误差分别为3.8%和12.7%。新方法考虑影响因素客观、应用便捷,可快速评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潜力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