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白及微球的制作工艺及其猪肝动脉栓塞和临床患者栓塞的效果。方法:采用乳化-冷凝技术制备白及微球,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特定粒径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股动脉经导管把白及微球注入肝动脉。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因素如搅拌速度、油/水比例和白及胶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分布均有显著影响。白及微球呈圆形,粒径分布窄,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436μm。实验小猪微球栓塞后的肝动脉造影表明白及微球可致肝右支动脉一级、二级分支完全栓塞;病理检查表明梗死区可见肝组织呈肝硬变改变,大量的假小叶形成。微球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良好。结论:白及微球作为新型肝动脉栓塞制剂在介入栓塞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硫酸盐还原菌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 采用蠕动泵滴加, 包埋固定经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活性污泥. 以小球强度、传质性能、成球难易为指标定性确定包埋条件. 评价海藻酸钙(CA)法、 PVA法、 PVA混合载体法包埋小球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以Cr(VI)去除率为考核指标, PVA混合载体为最好的包埋方式, 其最优条件是PVA质量浓度为9%、包泥量为1:1, 添加少量的海藻酸钠, SiO2, CaCO3和粉末活性炭(PAC)有利于颗粒球传质与耐用性能的提高. 在连续化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中, 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 mg/L, SO2-4为500 mg/L, Cr(Ⅵ)为100 mg/L, 水力滞留时间为6 h的条件下, Cr(Ⅵ)的去除率为99.68%, 出水总Cr质量浓度为0.45 mg/L, COD质量浓度为187 mg/L, 同时铬以沉淀的形式与颗粒球分离有利于铬的回收.  相似文献   
3.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界面络合方法制备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胶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的浓度1.8%、海藻酸钙胶珠与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1:5、成膜反应时间10min、覆膜时间8min为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性质与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行为和亚浓溶液的流变特性,得到体系粘度与海藻酸盐浓度的幂次关系,幂指数为2.9;探讨了在不同外加盐浓度条件下体系的特性粘度,Huggins与Kraemer常数的变化情况;亚浓溶液的剪切行为表明,在体系的表观粘度ηa与剪切速率的幂次公式ηa∝b中,b值不仅取决于海藻酸盐的浓度,也是剪切速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5.
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改性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磺化处理,引入亲水性的磺酸基,采用原住聚合的方式,在磺酸根的掺杂下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复合微球中聚苯胺含量为19.3%时导电率约为0.10S/cm,与用聚苯乙烯磺酸本体掺杂的导电率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湿法纺丝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褐藻酸盐纤维,并将牛血清清蛋白包埋入纤维中,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测定了蛋白质的包埋效率,以及蛋白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凝固浴的CaCl2浓度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及蛋白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口服药物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恒速释药性质的微球.通过考察微球的收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了载体材料、材料与药物比例以及药物释放环境对格列吡嗪控释微球释药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纤维素为载体材料,选用合适的配方,可制得具有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格列吡嗪控释微球制剂,并且该制剂可以根据需要的条件在12 h或24 h内释放完毕.不同条件下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在0.981~0.999之间.  相似文献   
8.
分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型玻璃珠/聚砜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珠/聚砜核壳型微球可用于分离过程中的吸附介质和催化剂的载体.基于相转化原理,提出了向聚砜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先加入乙醚再加入水的分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核壳型玻璃珠/聚砜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X光电子能谱检测表明形成了单分散性良好、聚砜膜厚度为几μm的核壳型微球,且聚砜薄膜的表面致密.该制备方法的聚砜利用率高于80%,玻璃珠的利用率接近100%.乙醚加入量对微球性质影响较小,但其与DMF溶液的体积比要求大于4.5.实验结果表明,分步溶胶-凝胶过程是一种高效制备玻璃珠/聚砜核壳型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制备Fe包Co空心微球的新方法.以纳米铁粒子为模板,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Co包Fe纳米粒子,用HCl溶去Fe核制备出空心Co微球,以空心Co微球为模板,NaBH4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Fe制备了亚微米Fe包Co的空心微球.研究发现,在化学镀Fe过程中,Fe包Co空心微球之间极易形成硬黏结,通过降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增大反应液pH值抑制镀液中Fe粒子的独立形核,则可明显防止Fe包Co空心微球之间硬黏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化凝结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及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渗透性;对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的溶胀行为进行了试验,并探讨了溶胀性对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粒子被几丁聚糖包裹后溶胀性和渗透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