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14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一种将冷阴极发射式PIG气体放电源改装成溅射式PIG源以获得多种固体元素离子的方法。对改装后的离子源的放电参数进行测量与讨论,并对离子源所产生的束流性能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82.
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制成了非晶态软磁薄膜,具有良好的软磁特征。本文研究了离子能量、氩气压强、沉积速率和入射角对磁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废FCC催化剂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FCC催化剂进行氧化-酸浸-水洗,使其脱除大部分有害物质,并通过活化使其恢复活性。此工艺简单,投资少,效果明显。处理后的催化剂可以重新使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一种口径为φ16cm的宽束离子源的设计.该源采用了多极场型放电室,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清洁维修以及更换离子引出系统.使用二栅引出系统时,可获得50~1500eV的离子束.距源10cm处,500eV的氩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可达0.95mA/cm2,且±8%均匀性的均匀区域达φ14cm.  相似文献   
85.
连接型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通常只是改变网络的权系数,所学的知识仅存储子所用网络内部神经元的连接之中,而神经元的作用函数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不变.人脑中的神经无处理信息的方式对变化的信息环境应该具有相应的自适应性,这样的观点用于连接型网络的学习便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网络内部神经元的连接,表示神经无处理信息方式的作用函数也应该可以变化,参与学习.本文对具有上述功能的多块神经网络以矢量一矩阵的形式给出了一般性的描述,并介绍了相应的误差反传学习算法.多块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的矢量一矩阵描述有助于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和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相似文献   
86.
Arrhenius公式与活化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Arrhenius公式的应用及其适用范围,对活化能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应物分子活化能的概念,指出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与反应的活化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对二者的意义、关系和温度时它们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7.
本文根据Ti与Al膜间的反应和互扩散动力学提供的浓度分布曲线,用Wagner方程计算Ti衬底与Al膜间在Ti相变点上、下Al的互扩散系数D和激活能Q,找出了互扩散系数与温度与成分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扩散激活能的大小次序是:QTi3Al>QTiAl>Qa-Ti(Al)>Qb-Ti(Al)。  相似文献   
88.
该文运用SCF—MOAM1方法,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求得了硝酸乙酯的反式和傍式两种分子构象,两种构象间的能量差为3.51KJ/mol。傍式比反式稳定,反式—傍式旋转势垒为2.34kJ/mol。由AM1法计算,制作了硝酸乙酯的碱性SN2水解位能曲线,求得活化能为63.60kJ/mol。讨论了水解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几何构型和电荷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Bi熔体粘滞性的非连续变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熔体的粘滞性是液态金属原子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是重要的熔体敏感物理性质之一,从中能得到许多关于液态结构的信息,同时也是重要的铸造工艺参数。Bi熔体的粘度一温度曲线关系表明,粘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并不连续,计算可知,高温区域的粘流活化能E值最小,低温区域的最大,中温区域的处于两者之间。随温度升高,流团尺寸vm在减小。结合DSC曲线分析认为,粘度异常变化区域是Bi熔体由不均匀向均匀原子结构非连续变化所引起的,与熔体中原子健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硅胶的孔径结构对脱附活化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为研究硅胶孔结构对水蒸气吸附速率/脱附活化能的影响,在吸附水蒸气动力学实验中采用了间歇式吸附方法,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水在硅胶上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曲线并估算了水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A型、B型和C型硅胶的平均孔径分别为2nm、5.28nm和10.65nm。在10%~45%低湿范围内,硅胶的平均孔径越大,其吸附初始阶段的吸附速率越快,平衡吸湿量越小;高湿度条件下,硅胶的平均孔径和孔容越大,其吸附初始阶段的吸附速率越慢,平衡吸湿量越大。水分子在A型、B型和C型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分别为35.54kJ/mol、31.41kJ/mol和26.16kJ/mol,说明水分子在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随着硅胶的孔径增加而明显减小。与微孔硅胶相比.在中高湿度下中孔硅胶有较大的平衡吸附量和较低的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