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5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晶须表面改性及其填充聚醚醚酮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氟表面活性剂(FSO)和钛酸酯偶联剂(NDZ-102)等对钛酸钾晶须(PTW)进行了表面改性,对比了改性后水接触角的变化,考察了干摩擦条件下PTW改性对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磨损面和对偶面转移膜形貌,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PTW的水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SO改性得最高;改性后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均降低,在各载荷下FSO和溶胶-凝胶改性PTW后PEEK复合材料耐磨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的,300 N载荷下较未改性的分别提高2.64和2.11倍;但是NDZ-102改性却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42.
表面纳米化对高锰钢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传统的喷丸技术,在高锰钢表面制备出了具有纳米晶结构特征的表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表面纳米晶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喷丸处理试样的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喷丸60min试样的表面晶粒尺寸约为3~8nm.随着喷丸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样表面硬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利用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检验了喷丸处理前、后试样的磨料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喷丸时间为2~30min时,试样的耐磨性随着喷丸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喷丸30min试样的耐磨性提高了72%;过长的喷丸时间导致试样产生微裂纹而使耐磨性下降.晶粒细化和硬度提高使磨损机理发生改变,未喷丸处理试样的磨损主要为微观切削,而喷丸处理试样的磨损主要为疲劳剥落,磨损机理的改变使材料的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943.
使用造纸工艺制备了一种碳质双层纸基摩擦材料,采用TG-DTA热分析、惯量摩擦试验和定速摩擦试验研究了摩擦材料的耐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获得了碳质双层纸基摩擦材料的静摩擦力矩曲线.试验结果显示,碳质双层纸基摩擦材料耐热性能良好,动摩擦稳定,静摩擦系数低,磨损率小,载荷适应性强,是一种适合于在高载荷条件下使用的低静/动摩擦系数比纸基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944.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铜合金液渗入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试验条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C/C-Cu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趋于稳定;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当载荷为80 N时达到最大值;试样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与对偶件有关,当采用硬度较高的40Cr钢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磨损量最大;当采用硬度低的黄铜和紫铜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变化不大,与紫铜对偶时的磨损量最小;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采用40Cr钢作对偶时氧化磨损加大。  相似文献   
945.
将铬离子源引入常规离子氮化炉,在铬、氮离子淹没条件下轰击不锈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层的显微组织、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不锈钢相比,经氮、铬离子淹没离子轰击处理的不锈钢的耐磨性提高2-5倍;处理后不锈钢的耐蚀性虽有所下降,但与常规的离子氮化试样相比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46.
在线图像铁谱仪的硬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能同时分析特征大磨粒形态以及遮光面积百分比数据,以诊断被监测机器的磨损状态,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应用到在线铁谱分析中,以此为基础研制了在线图像铁谱仪,实现了沉积磨粒图像的在线采集与自动识别。结果表明,使用该仪器可成功地采集到包含特征大磨粒的铁谱图像。对试验图像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该仪器能较好地满足在线磨损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7.
The effects of ultra-dispersed diamond (UDD) on the friction force, wear, and temperature of tribological pai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modified piston ringcylinder liner bench tester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mass fractions of 0, 0.02%, and 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a pure fluid, the mixture of the fluid and UDD not only reduces the friction and wear, but also reduces the bulk temperature of the specimen.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UDD lubricant improves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has some relationship with surface topography, because it can increase the bearing capability of surfaces.  相似文献   
948.
基于对中厚板轧辊磨损模型的分析,探讨了适合在线应用的轧辊磨损回归解析模型·采用现场实际的轧辊磨损数据,将轧辊的磨损沿辊身分布上进行统计,将轧辊磨损量考虑为沿轧辊长度方向的函数并用来预测下一轧制周期内的轧辊磨损·对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的轧辊磨损进行了预测和实际的测量,并进行了解析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磨损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磨损模型的预报精度,从而为中厚板的厚度精度、板形和板凸度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9.
应用拉宾诺维奇公式,分别计算了基材的磨损率、强化相因脱落产生的磨损率和强化相因局部断裂产生的磨损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相复合材料的磨料磨损模型,模型中除了考虑到拉宾诺维奇公式中的硬度H的作用影响外,还把断裂韧性KIC、弹性模量E、强化相与基材的结合强度Sint、强化相的粒度大小等重要因素也考虑到模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双相复合材料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950.
研究了镍基WC陶瓷等离子喷涂涂层随载荷和速度变化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探讨了涂层的孔隙率、显微硬度及磨损面和磨损后涂层形貌与涂层的磨损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镍基WC涂层与对磨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 ,且随着摩擦速度的增加 ,磨损率增加的幅度很小 ,摩擦因数减小的幅度较大 ,随着摩擦载荷的增加 ,摩擦因数减小和磨损率增加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