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溢洪道消能方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外有关溢洪道消能方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探讨了挑流消能、底流消能和阶梯溢洪道消能,并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消能方案和模型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942.
文中根据“高压旋喷注浆法”在地基加固中的理论依据,对35kv双树变电所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3.
阐述了二相流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其在光整加工技术中的应用,介绍了二相流基本理论在光整加工技术中的3种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944.
A nitrogen jet with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injection temperatures injected into a supercrit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both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exceed those of the thermodynamic critical sta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using large-eddy simulation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the inje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flow evolution are studied. We find that the jet surface is more unstable with the instability waves growing up and rolling into a succession of ring vortices for supercritical inje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jet surface is nearly straight with the strong density stratification suppr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ability waves for subcritical injection temperature. With increasing injection temperature, the spatial growth rate of the surface instability wave strengthens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most unstable mode increases. This behavior is of importance in enhancing the fluid mixing effect.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physical insight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the jet evolution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将流体磨料充满圆孔工件中,用活塞推动磨料在圆孔中流动,活塞挤压一个行程为一个循环。同一工件用同一种流体磨料循环加工,对同一点可测试其直径的变化量;并将此测量点的直径变化量代入修正过的基于软性磨料流加工微孔的Preston方程的k_p参数公式;并对不同质量分数下的软性磨料流基于Preston方程的k_p参数进行了测定与计算。通过分析不同质量分数下的软性磨料流的k_p参数,得出:随着磨料质量分数的提高,软性磨料Preston方程的k_p参数也随之不断增加,表现为对微孔表面的材料去除能力也越来越强。随着磨料质量分数的提高,软性磨粒流的材料去除率越大。  相似文献   
946.
等离子体射流产生的众多活性粒子中,氧原子是化学活性非常强的氧化剂,也是生成其他含氧活性粒子的基础,因此确定氧原子浓度及其时空分布对提高等离子体射流的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此,本工作利用单电极等离子体射流产生了实心结构的等离子体羽,利用高分辨光谱仪采集了放电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羽中确实含有氧原子等活性粒子.采用光化线强度法通过比较氧原子谱线(777.4 nm)和氩原子谱线(750.4 nm)的强度比研究了等离子体中氧原子浓度.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羽中的氧原子浓度随着距离喷口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固定其他实验参数的情况下,氧原子浓度随着外加电压峰值和工作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工作气体中掺入空气后,等离子体羽中氧原子浓度随着空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结合放电机制,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所得结果对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7.
采用非接触测量方法对锆刚玉砂带(P120,P320)与陶瓷氧化铝砂带(P120)三维形貌进行测量与评价.结果表明:锆刚玉砂带和陶瓷氧化铝砂带磨粒凸出高度分别呈正态分布、右偏态分布.锆刚玉砂带和陶瓷氧化铝砂带磨粒凸出面积均呈右偏态分布.磨粒凸出高度和凸出面积随磨料粒度的减小而减小,陶瓷氧化铝砂带磨粒凸出高度和凸出面积均小于同粒度锆刚玉砂带.砂带磨粒几何外形均近似呈球顶圆锥体.磨料粒度对磨粒球顶半径影响显著,即粒度越小,球顶半径越小,但对锥顶角影响不明显.同粒度的两种磨料砂带的磨粒球顶半径及锥顶角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48.
滇东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和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雷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Y-2E卫星红外资料对2010年6月25-26日发生在马龙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和低层暖湿气流在滇中以东地区交汇,形成明显的辐合是本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多普勒雷达上表现为2条带状回波合并加强,后部小单体快速东移合并入同一地点,在马龙上空形成明显的"列车效应",中尺度低空急流和逆风区的出现使得抬升辐合运动加强,触发了马龙上空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特大暴雨.卫星云图上,多个MCS合并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再发展为中-β尺度对流云带,产生强降水的过程始终保持较大面积的低于-60℃的冷中心,冷中心长时间在马龙上空维持.暴雨过程伴随着频繁的地闪活动,地闪密集地出现在单体回波合并后的强回波区域、对应着径向速度≤10 m/s的辐合区和逆风区后部及≥15 km的回波顶高位置,TBB和地闪的峰值超前于强降水1~2 h.  相似文献   
949.
分散液体破碎形成液滴过程是液-液直接接触式制取流体冰系统的关键环节.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方法实验研究了非相溶冷媒(环境液体)中水(分散液体)喷射形成液滴特性,提出了分散液体破碎形成液滴的两种模式和3类射流破碎形状特征,获得了射流长度脉动和液滴平均粒径基于雷诺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滴形成的区域特性,确定了液滴粒径分布的经验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雷诺数的增加,分散液体破碎总是形成单液滴,其液滴形成模式由滴流发展为层流射流,且射流破碎形状由串珠单液滴向不规则液团转变,并演变为长条形液柱;在层流射流模式下,射流长度的脉动均具有随机和非周期特点,其脉动均值持续增长,液滴平均粒径则先减小后增加,其最小值出现在滴流向层流射流转变时.通过Pearsonχ2拟和优度检验,液滴粒径分布符合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其显著性水平均达到0.03.  相似文献   
950.
金刚石线锯超声振动切割SiC锯切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金刚石线锯普通切割SiC各锯切参数与锯切力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切割中各参数对锯切力的影响机理和锯丝磨损对SiC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进行锯切参数对锯切力和SiC切割表面形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振动切割比普通锯切的平均主锯切力明显减小;相对于锯切速度和工件转速,工件进给速度对锯切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增大振幅直接扩大了介于工具-工件间的动态容屑空间,有利于排屑。正确选择锯切工艺参数尤其是进给速度和振幅,对锯切力和动态容屑空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